心经全文网

学佛之人,应当于无佛中求佛,活出娱乐时代的大慈大悲心

发布时间:2024-10-30 01:03:19作者:心经全文网
学佛之人,应当于无佛中求佛,活出娱乐时代的大慈大悲心

本文由【仰望星空的读书郎】原创首发!这是第76篇文章。最近好多朋友在学佛,所以今天我也“借花献佛”和大家分享点自己的感受。

学佛之人

小和尚学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什么是学佛之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学佛之人。所以不要认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然后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我们看到多少学佛学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为什么染污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正常呢?因为没有严格地在修行。换句话说,没有严格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

佛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学佛人的心,应该是知道痛痒,有血有肉。“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脱离世俗,于我们而言,还是很难的,我们要生存,需要物质,并且必要的时候必须去争夺物质财富,强行的脱俗,只怕会变成故做清高,与原意差太远了。但是多情,我们可以做到,爱护,尊重,帮助,扶持,就是多情的体现了。

打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别以为腿能盘一个钟头就能升上什么天;一个半钟头又能升上什么天,没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为,不是修腿。

所以我们学佛打坐都是坐在那里偷盗,而在同一时间中,社会上那么多人却为我们在忙碌。所以佛家有一句话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课诵的一句话: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就是行愿的愿,每天都提醒我们做功德。我们学佛的人都要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每天要上报四重恩,这四种恩都是我们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

于无佛中求佛

拜佛之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世人学佛,很多人都是一种“趋之若鹜”的想法,而并非真想学佛。而且许多人并未真正了解佛法,大家一味地求佛,拜佛,大难临头了才想起临时抱佛脚,这些都是不可取甚至是很消极的做法。与其呆坐如木,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多做实实在在的善事,这就是于无佛中求佛!

人生在世,大义为先,舍己为公,舍生忘死,都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得贪婪,高枕无忧;舍得名利,乐得清静;舍得自我,活出极致。

活出娱乐时代的大慈大悲心

观音菩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所谓情感者,即非情感,是名情感。情感也是虚妄相,但是,如果佛没有情感,佛不会发大悲心,大悲心即是情感心。

”观世音菩萨的全名为“大慈大悲观世音”,大慈大悲正体现了佛心的深情。一个真正成佛的人不是无情的人,相反,却是用情最深的人,这种情就是大慈大悲的济世之情。

花花世界

图片来源:网络来源

在现如今的花花世界里,我们失却了这样宝贵的大悲心,我们为了娱乐而娱乐,麻木、冷漠像阴云一样笼罩着我们,生命成了一种高效能的刺激,一个娱乐的机器。

反观我们自身,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在这娱乐喧嚣的时代找回一颗大悲心!

佛心可以超越喜怒哀乐,但是佛心通过肉体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既有悲哀忧伤,更有欢乐欣喜。正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喜怒哀乐

图片来源:网络来源

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都是“有情”,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喜怒哀乐、亲情、有情、爱情、学佛,是由众生来学,是有凡夫开始的,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能够以智慧来指导感性。

其实,对于一个学佛之人来说整天打坐、念经。求佛、求福报、求智慧,不也是悭贪吗?绝对的悭贪。但是,真正学佛在哪里学?不在你那些形式主义。也不在于你摆出一副俨然学佛修道的样子。功德是在行上来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来在享受嘛。两腿一盘,眼睛一闭,万事不管,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享受?这是绝对的自私自利。

由此可见,学佛之人应当于无佛中求佛,活出娱乐时代的大慈大悲心,这才是上上策!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