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学季,都有无数学龄儿童稚气盎然走进学堂。在古代,私塾教儿童开始识字习礼称“开蒙”,开蒙之际要举行开蒙礼,开蒙礼的主要内容便是拜孔子像。
拜孔子,是拜万世师表,是拜化育无私,是拜仪范垂光,更是由此,愿仁礼之脉永不枯竭,愿贤圣之馨融贯身心。
又到一年孔子诞辰。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诞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名丘,字仲尼。他是中华文化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弟子三千,中有七十二贤。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天纵之圣”。他的言行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成儒家代表经典《论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一生年谱,亦可看作千古为圣的修行之诀。
三十而立。孔子幼即家贫,能受落魄,能事粗鄙,十五岁“有志于学”,二十岁“博学好礼”,至公元前522年,孔子年三十,私人学校已经开办,早期弟子已经汇聚,故子曰“三十而立”。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孔子的育人理念。不论根器,不论出身,广而受之,勤而教之,展示出一代圣人纯洁而广阔的慈悲胸怀。如菩萨入世,面对五浊群迷,无一遗漏普洽等摄。
四十不惑。孔子学琴师襄,十日不换曲,志求圆满而行放下;三十五岁问礼老子。两位伟大的智者言“礼”,说“道”,解“水”——面对黄河之浪,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老子言“上善若水”,当明无为之益。临别际,老子勉劝孔子剪除过多的欲望,收敛过大的志向,谨慎谦下,知直行知迂回;在齐国时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思想,受阻而返鲁国。年届四十,回顾来路,孔子自谓“四十而不惑”。四十岁时精心于道而不惑于物,对深陷物欲当中的我们来说是太难奢望的事,但至少,四十岁时可以试着思索一下“哪里尚惑”、“何处解惑”?
五十知天命。鲁定公六年,孔子四十八岁。当时季孙氏僭越公室,掌握祭祀、征伐等国家政事。面对礼崩乐坏,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定礼乐。弟子弥众。天命之年哀叹社稷而拒绝随浊,安定修经而广授群求,内心操守清洁恒定,圣人的品质灼然闪耀。
六十而耳顺。孔子参政三月,迅速晋升至代理宰相。国家一度实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贾公平,秩序井然,鲁国大治。后因鲁国君臣沉迷女乐,孔子辞职出走,五十六岁开始带弟子周游列国。过郑到陈国时,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个人修行的成熟状态赫然呈现,没有不顺耳的事,因为已有豁然开朗的心。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让王》中这样描述孔子奔走列国时的遭遇: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短短数语道尽这十四年的危难困苦。回鲁国依然不受重用。最心爱的弟子颜回卒。而在长久的困顿与突降的悲痛中,他依然告诉我们,于道已任运自然,即使随心所欲也不会逾越法度。明儒顾宪成称此为“已入证境”。
西狩获麟,不愈而卒。哀公十四年春,鲁国人狩猎打死异兽麒麟,孔子哭,认为仁兽被杀,“吾道穷矣”!于是止修《春秋》。哀公十六年,孔子病重,不愈而卒。弟子们服丧三年,子贡守墓六年。
帝王祀孔子者,自汉高祖始。后渐演渐深,形成举国之祭。“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孔子类之。生前教育办得很成功,政治上到底不得志。倒是身后,思想与言论几乎主宰了此后中华文化的发展史。熟悉他的都知道,他理想的天下,是一天下的民众都能过着仁义礼让亲亲好好的好日子。愿此理想有遂成之日。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