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时候,有一对兄弟,家财万贯,可惜父母双亡,兄弟俩一起生活。然而,虽是兄弟,志趣各异。哥哥喜欢修道听法,而弟弟则喜欢经营产业,对官爵俸禄感兴趣。在他们居家附近,有一间鸡鸣精舍,哥哥专爱去精舍学习佛法。弟弟看哥哥不乐衷经商理财、结交权贵,只爱看经书、修练,心中很不高兴。
有一天,弟弟对哥哥说:“我们应当努力经营家计,一心想着怎样把家产再扩大增加,然后谋求个官职。但您却整天跟着沙门听受佛经,难道这样就能当官发财吗?”哥哥听后告诉弟弟说:“人生在世应多行善事,积下福德才能有好的未来。守戒、修善,善化众生,这都是善举,是应该多做的啊。道俗观念相反本来就是很自然的事。修道人所追求的是真理,而世俗人所追求的是物质利益,修道人所珍视的,世俗人却不知道珍惜。智愚之道迥异就如同明暗的差别一般,因此,有智慧的人去暗就明,最后证得不同程度的善果。今天你所追求的物欲享乐,正是我所戒除的。世俗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而你却迷执为实有,追逐这些短暂的所谓快乐,将带来后世无限的痛苦啊!”弟弟对哥哥的这一番话并不信受,内心非常不满。
哥哥看他如此,便又接着说:“你以财为贵,贪图利禄,而我则认为佛法才是最珍贵的,视智慧为无上珍宝,我要出去访道修行。要知道人命寄世,犹如飞尘,飘忽无定。无常一到,罪业缠缚,便要受报。只有抛弃利欲,才是真正自己主宰,种善因才能得善果啊。”弟弟见哥哥向道之志如此坚定,也就不再多说。而哥哥则出去访道、修行,每日诵经礼佛,一心念道,思惟佛法,无有懈怠,不久便成道证果。哥哥再次前往弟弟所住的地方,劝他敬信神佛、奉持佛法和修善,给他讲了善恶有报的因果关系,弟弟不相信,并驳斥说:“我不相信这些,您说的这些有什么用呢?请您赶快出去,不要再管我的事。”哥哥见弟弟如此,只好离去。
弟弟一心扩大产业、追求利禄,汲汲不休,不信神佛和因果,对于佛法始终不愿接触。不久,寿尽命终,堕入牛身。商人买下它后,便让它载盐四处贩卖。如此过了数年,牛渐渐羸弱,力气不如从前。有一回,在一段上坡路中,老牛累的走不动,卧倒在地
人在世间,切莫执着于名利,物质财富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有的人忙碌一生,由于不知修心敬神,到头来还是随业流转,不得自主,身后的果报更令人可畏。因果关系是不因人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不会因为人们“信则有,不信则无”,因此人生在世,敬奉佛法、积德行善才是积福,才是为自己种下善因,返本归真才是做人的真正目地。如今,佛法洪传于世,只有按照宇宙真理去做,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这是珍贵的善缘和福音,人们一定要珍惜啊。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