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下来讲的一实道就属于大乘的法,在我们这个经上主要是讲的六度。
六度,以第六度“般若度”为指导。“般若度”是讲空的,前边是讲有的,有和空是无二无别的,这个我们仅仅是一提。所以这个经的主要奥义、重点在这里,是“一实道”。这是十二因缘的小乘道,和一实道的大乘道。那么一实道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在经上有提示了,一个是菩提心,一个是六度,这里我们经上有了,在这部经的第十七页。
释迦牟尼佛在讲完了上边的十二因缘法之后,又叫着颠倒女的名字,“颠倒当知。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生死苦趣”,这是刚才那个十二因缘法,“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
下面又说了,“我当为汝说一实道”。真正佛教的一些经典,无论是讲人乘的、天乘的、小乘的,释迦佛最终都趋向大乘,这就是佛教的人天乘的法和我们民间说的那种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
传统文化他仅限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那么道教他只限于人和天之间的关系;佛讲的是心和空性之间的东西,这个是他的最根本的东西。有的人说儒释道三者本来是一家,这句话完全错误,根本不是一回事,这里我们不展开。
——摘自仁清法师《消灾长寿护童子,忏悔堕胎度婴灵》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讲义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