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和尚”一词已经成了佛教男性出家人的代名词,甚至于一些招摇撞骗的骗子剃个光头也自称“和尚”,骗人钱财,甚至断人慧命。但在古代,普通出家人一般是叫“僧”的,在禅宗的语录里,就经常提到‘僧问和尚’云云。这里,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和尚”一词做个正本清源。
古建筑“和尚”本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亲教师”——亲自指导我修学的老师的意思。这个老师我们就称他作和尚,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我跟他学,他就是我的和尚。所以这个称呼一开始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由于历史的演变,习俗上这个词被用于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就和原来的字义不合了。
佛塔在佛教中,学佛的人分为四众,男女出家者分别称为“比丘、比丘尼”,男女在家者称为“优婆塞、优婆夷”。到了宋代,“和尚”一词渐渐被老百姓当作称呼出家高僧的俚语,一般是指百姓对比丘的理解。
佛像“比丘”的梵语是Bhikshu,翻译成中文有三个意思:(一)破恶。我们有烦恼,这就是恶。比丘学习佛法,认识到人生真相,就具备了破除烦恼的能力,所以叫破恶
。(二)怖魔。在受比丘戒,登比丘坛的时候,得戒和尚问:“你是大丈夫否?”你答:“是大丈夫。”这一答是大丈夫,天魔外道就都恐怖了,所以叫怖魔。(三)乞士。就是上乞法于诸佛,下乞食于众生的意思。乞法于诸佛,增长慧命;乞食于众生,给众生种福田。因为有三个意思,若只翻译为“乞士”,就没有“破恶”、“怖魔”的意思;翻译为“破恶”,就没有“怖魔”、“乞士”的意思,所以就多含不翻,用音近的汉字代替。佛教中有五不翻:(一)多含不翻;(二)尊重不翻;(三)此方无不翻;(四)顺古不翻;(五)秘密不翻。这里就是五不翻之一。(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