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轮回,这四个字非常玄妙。世人都承认有生死,但不一定承认轮回。大家都知道有生必有死,但死后去哪里,则不容易解释清楚。儒家提倡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告诫弟子不知生焉知死,死后去向问题,恐怕只有宗教才有答案。那么在佛教教义中,一个人死后去哪里,究竟由什么来决定? 出离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国的净土。 人当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决定了死亡的命运。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 以佛法来说,若不出离生死,都是可怜悯者! 因此,信佛学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临命终时最能得力。 平日修行有素,命终之后,必可出离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国的净土。 人死之后的去向,有三种力量来决定他的上升或下降: 1、随重,随着各自所造的善恶诸业中的最重大者,先去受报。 2、随习,随着各自平日最难革除的某种习气,先到同类相引的环境中去投生。 3、随念,随着各自临命终时的念头所归,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国净土。 由于如此的原因,佛教主张人们应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应当革除不良的习气,应当着重平日的心念,乃至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宝,念念要将自己所作的一切功德作为往生佛国净土的资本和道粮。 学佛的工夫,主要是靠平时的修行,归依三宝,受持五戒,供养布施,礼忏诵经,救济贫病,造福社会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