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完人”形象是君子,英国的“完人”形象是绅士,不管是绅士还是君子,德行这两个字都是核心,我们的文化告诉我们要成为这样的人,其实也是告诉我们德行很重要,这一点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延续到了方方面面,包括宗教。
中国有个成语,名叫行善积德,这里的行善指的就是做善事,这里的积德指的就是德行,行善事积德行,成君子,这就是我们文化血脉中的康庄大道。
中国最提倡行善积德的宗教莫过于佛教了,佛教对于行善的定义也很宽泛,只要是无私的行为,都可以被称为行善,但是佛经中也说了,有四种“善”行不得。
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中佛陀开示:“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
一、为“胜负”而诵经
诵经诵的是诚心,而不是胜负,有的人看到别人诵经一万,偏偏要比别人多诵个三五千,称自己为最虔诚的信徒,这是万万要不得的,诵经失去了诚心,哪诵经不过是机械运动而已,和工厂流水线上的机器没有什么两样,还多了一种“为利养故”的气味,有亏德行,招来祸端。
二、为“美名”或“供养”持戒修行
我们说修行,修的是德行,既然端坐在道场之中修行自我,那么就认认真真修行,总结成两个字便是自律
。有的人修行是想要得到他人的羡慕,彰显自己与众不同,还有人修行是想求得世人“供养”撰取名利,这样修行非但不能到达彼岸,反而会引火烧身。三、慷他人之慨
这句话的原文是“为他属故,而行布施”意为将别人赠送给你的东西,转送给别人,借花献佛,祈求功德。对于受施者来说,这是一种伤害,因为你根本没有诚心;对于赠与者来说这是一种不尊重,你根本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对于你来说,这不过是把对你无用的东西甩出去了而已。
佛经中说:“属他故而行布施”这才是真正的布施,这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将自己的财物,乃至王位赠与众生,发自内心的布施方能行善积德。
四、心思不纯
修行最重要的是心中有佛,一心向佛,而不是为了死后,升入无色界天,享受八万大劫的寿命。在佛教中有一件有名的公案,郁头蓝弗仙人,修非想非非想处定,升入了无色界天,在享受完八万大劫寿命之后,投胎成了一只水獭,原因便是仙人心思不纯。
以上便是佛说做了反得恶果的四种善事,哪如何方为行善呢?《十善业道经》中讲到:“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意思是说行善不分场地,不分时间,只要是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一个微笑,一句吉言都是行善,只要心中有善,处处便都是善。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