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道主要是远离苦乐二边,世尊在成道之前,有六年的苦行,苦行僧,但是最后放弃了,因为没有办法解脱。后来,到尼连禅河沐浴后,接受了牧羊女的羊奶,到菩提树下禅坐,透过七七四十九天,深观因缘法的平等性,夜睹明星而开悟成佛
佛陀成道后,有人弹着琴经过他面前,他深深的体会到,如果琴弹的好听的话,要不紧不松,所以佛陀所揭示,修行人的生活态度是不苦不乐之中道行,极端的乐行和极端的苦行都是不对的。现在的修行者,也有苦行僧,我们尊重他们的行为,因为现在的苦行僧,和原始佛教的苦行僧是不一样的,解脱的关键还是在于智慧,
不苦不乐的中道行,是从因缘法里来的,因为在世间都往往有相对的两面,不是生就是灭,不是苦就是乐。生与灭看起来是相对的两边,其实只是现象相对;我们生来都习惯看现象,习惯以相来思考,都执着在这个相上。如果不想执着在这个相上,就要深观因缘法,就不再是看现象,为什么会生?为什么会灭?是因缘和合的问题,
其实生灭之间没有界限。比方说我们看到缘生的像,看到这边的一处房屋,在看到身后一棵树,这两个之间的转换,就是房屋得相灭了后,才能看到另一个相一棵树,这就是缘生缘灭,因缘法本来就是平等性,生灭转换过程当中,我们的佛性并没有动,所以这个叫中道不二就是佛性。生和灭是透过因缘所触发的,
而他们触发的平台,就是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佛性,灭了到何处去?又从何处生?也是这个佛性,因为佛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叫中道不二、不落二边。落二边都是极端的,所以要不落二边,才能超越世间;我们在世间之所以痛苦烦恼,就是因为落在二边,而又解脱世间的痛苦烦恼,就是要从因缘来看清楚,
不苦不乐之中道行。深观因缘法,才能够脱离对相的执着,这种中道就是以智化情的生活,不是用极端的方式,我们的心能不能够摆平?透过因缘法才能够得到究竟的中道,而不是透过现象来看的。通过深观因缘法能够化解我相的本身,如果从我相来解决问题,永远脱离不了生死轮回,因为相时刻是在变化的,
如果我们要落到二边,我们的情绪会起伏很大,中道不二才是智慧。有甚者说,看到人的生不要太高兴,因为那是痛苦的开始,看到一个人的灭,也不要太难过,那是今生痛苦的结束,其实这些都是从相上说的,所以一直都是生中带灭灭中带生,苦中带乐乐中有苦,不是极端的苦,也不是极端的乐,这个就是中道,就是智慧。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