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
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
海涛法师:如何转痛苦人生
法藏法师:人情练达即佛法
德阳300年古寺差点被拆 多方
念此经,即胜供三万四千遍
念经前是否一定要吃素
念纯大师念佛安坐而逝,散
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座右铭
佛寺联语(选录)下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