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上座部佛教巡礼
肖永明
佛教三大语系在中国汇归一处,因缘和合,传承弘阐,蔚为中国佛教的波澜壮阔,洋洋大观。然而,传布于彩云之南的我国南传佛教,对于我们这些面对山重水复的时空阻隔的汉地佛教学人来说,总有一种更多的神秘,同时,也还有一种更多的景仰。因缘际令,笔者有幸也以在2005年一年之中两度前往云南南传佛教地区。十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笔者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组织安排的云南上座部佛教调研。十二月十日至十六日,笔者又参加了在云南思茅景谷县举行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三次南传佛教工作会议。藉此工作机缘,笔者景行景照,巡礼中国南传佛教,感慨万千!
千里来寻,一路上,心际照海回响萦绕着傣族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悠扬旋律,十月十六日下午,我们来到了阳光下的西双版纳,迎而而来的是一般热浪,映入眼帘的是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南传佛寺。走入高耸深邃的佛寺,瞻礼简洁庄严的佛像和佛本生壁画,我们好象看见佛陀从古印度,经过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朝着云南西双版纳款款而来……。
传说,佛陀在世时,曾巡行印度周边各地,也曾到过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一带。我们知道,佛陀圆寂一百年之后,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举行第二次“结集”时,持守佛陀原始戒律和教义的一派,形成了“上座部”。此后,上座部佛教从印度向斯里兰卡方向南传,形成“南传佛教”。南传佛教又经由斯里兰卡向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传播。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左右,南传上座部佛教经由泰国,传布到了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后来在西双版纳勐混总佛寺发现的《佛陀之教史话》记载,公元615年,佛教从缅甸孟族地区传入西双版纳,建立了西双版纳第一所佛寺——瓦巴姐佛寺。
二〇〇五年十月十八日,笔者终于来到了西双版纳勐混总佛寺。(见到了已经96岁的祜巴龙山长老。96岁的祜巴龙山长老依然精神矍烁,正在)虽然《佛陀之教史话》中记载的西双版纳第一所佛寺——瓦巴姐佛寺已无法看到,但是,当我们站在了勐混总佛寺景恩大佛塔之前时,崇敬肃穆之情油然而生。按照仪规,我们脱了鞋,赤脚沿着台阶抬级而上。虽然是露天,但是台阶还是打扫得很干净,即使有些细沙,但对于我们这些惯于穿鞋走路的人,赤脚踩着细沙,走上台阶,总有一种别样的有着切肤之感的神圣。走上平台,眼前矗立的是一组典型的南传佛塔。主塔高31.6米,有八个小塔环绕主塔分布,成为八角形的一组塔群。塔群通体呈白色,在灿烂的日照耀下,更显得洁白,清净,庄严而崇高。
在勐混总佛寺大殿内,我们见到了已经96岁的长老。长老虽已96岁,但依然精神矍烁,还正在主持出雨安居节。
真是因缘殊胜,我们正遇上了南传佛教的重要节日——出雨安居节。
出雨安居节是雨安居圆满结束时举行的节庆活动。整个雨安居,也即汉地所谓结夏安居,在傣历上是从九月十五日直至十一月十五日的三个月时间,略相当于公历八月中旬至十月中旬。在整个雨安居期间,每一星期有一个白天和两个晚上为持戒日,很多老年信众都带着坐臣具,担着供养,到佛寺中持戒、听经、坐禅、吃斋、作息,过一段完整的修行生活。一般的信众一般不出门,不建屋,不进行娱乐、婚恋等一类活动。当整个雨安居结束时,佛寺和信众为庆祝雨安居修持成修行的圆满,都要举行盛大隆重的出雨安居节庆活动。
我们调研期间,正逢出雨安居,有幸参与体验了出雨安居节中的滴水仪式、秉烛绕佛和托钵化缘活动。
十月十八日上午,我们在西双版纳往往州佛协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曼龙诓镇千东佛寺观瞻,出雨安居滴水仪式。主持仪式的千东佛寺住持只有23岁,由赞礼人“波章”(居士)礼请法师主持仪式,并带领信众唱诵称念。法师安坐于大殿正中佛像一边靠墙的平台上主持,波章跪坐于法师前的地面上。赞礼,信众则在大殿地面上围绕着佛像,顺着四周墙脚打坐。在清越而抑扬顿挫的傣语赞诵唱念中,随缘盘坐在法师前、波章旁的我们,也与大众一道俯仰起伏依势而拜。正赞诵礼拜中,波章伸手将一瓶清水递给我们,示意我们一起“滴水”。环顾四周,我们也依着样式将水是就近的地漏中。晶莹透亮的清水一滴一滴地滴进地漏中,上善若水,我们的心也在水的滴落中升腾!
我们又迎来了秉烛绕佛活动。天色已晚,月亮爬上了树梢,在西双版纳总佛寺装饰华彩的广场佛像周边,我们也手持三支蜡烛,点上烛火,随着队伍围着佛像绕行。举着蜡烛,看着跳动摇曳的火焰,随着火龙一样长长的队伍,一遍一遍地绕着佛像巡行,我们的心也在这流动的薪火相传中,沿着这烛火,这光明逶迤前行!
秉烛绕佛之后,是傣族歌舞表演,还有腾空而起的五彩滨纷的焰火。欢庆的人群久久不愿离去。据说直至深夜。凌晨来参加第二天托钵化缘活动的急切的信众又早早纷至沓来。我们是上午八点多来到的,这时,整个西双版纳总佛寺早已是人头攒动,穿着五颜六色新鲜的傣族喜庆服装的人群,对面排成两排,婉延曲折,迂回环绕。从大殿中出发,总佛寺法师推拥着一辆安放着金色佛像的小车沿着信众排成的长长的夹道前行,佛像小车之后,则是包括来自附近各个佛寺的托钵僧人队伍。随着托钵僧人队伍的缓缓行进,夹道两边的信众队伍的人群,将怀中的供养合十顶礼之后供放至僧人钵中。随着托钵僧人队伍的行进,在信众的逐次供养中,沿着朝阳队伍在无尽地伸展、绵延。
除了雨安居,云南上座部佛教还有浴佛节、献经节、豪干节等等节庆,其中,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举行的浴佛节,已经发展演变为傣族新年具有更多民间喜庆色彩的泼水节,而浴佛节本身也已被政府列为了傣族新年泼水节的重要活动。这些大型佛事活动,信众乃至一般民众,都会积极参与,非常隆重。日常生活中,上座部佛教信众大凡遇有结婚、建屋等喜事,还有遇到病魔、灾厄及丧葬等事,都会请僧人到家中诵经、拴线、或者到佛寺放生、布施。佛教信仰已渗透到上座部佛教地区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虽然没有再亲历浴佛节、献经节、豪干节等云南上座部佛教节庆活动,但是,从出雨安居节的体验中,我们同样可以想见其热烈而庄严的气氛、情景、场面,那种气氛、情景、场面中,正蕴含了云南上座部佛教严谨纯正而又浓烈活泼的精神意趣。
二
出雨安居节活动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云南上座部佛教高古而又鲜活的感情色彩,而当站在就西双版纳景洪勐泐大佛寺复建基础上而拟建的南传佛教文化苑的建设工地上时,面对宏大的规划建设,我们又好象正在瞻礼一场南传佛教的全景展示。
在景洪市旅游渡假区公路终点处的南莲山山坡上,原来有一所佛寺——勐泐大佛寺,现在就在这座勐泐大佛寺的原址的基础上恢复扩建成南传佛教文化苑,集中展示我国南传佛教文化,南传佛教文化苑完全以南传佛教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占地400亩,而其总体平面轮廓外形就呈现为一尊大佛像,气势恢宏。从山底山门至山顶塔群长758米,在中轴线上,依次建太子广场、景飘大殿、吉祥大佛、万佛塔,顺序展示佛陀降生、出家、成道、弘法、涅槃的八十年伟大的一生。这一总体构思布局,就象南传佛教特别重视而又几乎唯一以形象展示的佛本生故事一样,立体展示佛陀的一生,体现的是南传佛教传承的原始,根本而精纯的佛教本色。太子广场,中心建直径299米的叠水雕塑池,池中塑太子像,像周围有九龙喷浴,像前有七朵叠水莲花,寓意佛陀降生后“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从太子广场抬级而上,进入景飘大殿。大殿长49米、宽29米、高35米,寓意佛陀29岁出家,35岁在菩提树下经过49天的参修,悟道成佛,大殿前广场两侧,除建有钟楼、鼓楼外,还建有藏经楼和戒堂。大殿前长廊内壁画描述佛陀乘象入胎、无忧树下降生、出游观苦等故事,大殿内四周壁画描述佛陀河边沐浴、牧女乳汗相救、牧童献草、佛顶结、首收五大弟子等故事除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塑像外,这些佛本生故事壁画就是大殿内唯一的装饰画像样式,这样南传佛教佛寺所普遍体现出的简单精纯的装饰,与汉传、藏传佛教寺院中更加繁复的雕像绘画装饰相比,确实更好地透显了南传佛教所秉承的原始根本佛教的质朴和精纯。
大殿之后,经过一段广场,就是吉祥大佛了。这吉祥大佛高45米,寓意佛陀成道以后45年说法度生的弘法历程。大佛雕像冠名吉祥,也更多地华丽了现在南传佛教的色彩。现在云南南传佛教佛寺早晚功课乃至一般的法会,主要唱诵的就是《吉祥经》。一部《吉祥经》,在南传佛寺早晚课及法会中唱诵,直至在这尊佛像的名称上显现出来,更多地显现了南传佛教在全民信仰地区所突显的为民祈福,祝愿吉祥的精神内涵。来到这座吉祥大佛脚下,在这吉祥大佛的慈眉俯视下,我们也应该感到更多的吉祥!
吉祥大佛之后,攀临山顶,就是万佛塔了。万佛塔塔高达80米,直径45米,八角四门,寓意佛陀弘法45年,住世80年后涅槃。塔前广场两侧塑28代佛像,佛像后种28种佛教树。塔内两层,一层中心大柱面对广场处塑一卧佛,二层中心大柱四面分别塑拘留孙佛、拘那舍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中心柱内用玉石塑弥勒佛。一、二层塔内四周彩绘佛陀弘法、涅槃等壁画故事。这万佛塔,是南传佛教文化苑的最高点,在这里,佛像雕塑更为丰富,塔内塔外丰富多彩的的佛像雕塑壁画,与崇高庄严的佛塔,相映生辉,必将宛若社会人生海洋中的灯塔,接引芸芸众生。
站在南传佛教文化苑工地山坡上,脚下的一片工地正施工,眼前却有着成千上万的云南上座部佛教僧人信众呈现出来……
南传佛教经由泰国、缅甸传入我国云南边境相连地区后,又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我们的南传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今天的云南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滇南、滇西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思茅市、临沧市、府山市、红河州这六个地州。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主要有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佤族和彝族,其中,傣族、布朗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德昂族、阿昌族大部分人,佤族、彝族一部分信仰上座部佛教,傣族、布朗族、佤昂族这四个民族又是边境地区跨境而居的。云南上座部佛教现有开放佛寺1700多所,僧尼8000多人,信众130多万人,其中,祜巴一级的长老20多位。比丘(都)1000多人,沙弥(帕)7000多人,沙弥尼(帕)30多人,傣族信众有108万人。布朗族信众约3万人,佤族信众1万多人,阿昌族信仰2.6万余人,德昂族信众1.2万余人,彝族信众612人。
三
在云南上座部佛教如此众多的佛寺僧人信众,是建立在具有丰厚底蕴的云南上座部佛教地区民族间信仰文化基础之上的,当我们来到很好地保存了典型的傣族民居特点的集中区域——西双版纳橄榄坝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橄榄坝因为较集中地保存了傣族大片典型民居,现在已被整体规划为对外开放的着名的西双版纳傣族风情旅游观光区域了。而作为傣族民族风情区域的中心,又当之无愧地是这里的佛寺了。当我们来到作为橄榄坝中心佛寺的曼春满佛寺。正是中午,在正午明媚阳光照耀下,古朴而又崭新的佛寺塔建筑,更显得瑰丽夺目。我们来到曼春满佛寺刚建成还未使用的僧人寮舍,在二楼南端宽敞开放的阳台上与曼春满佛寺管理员座谈。听着管理员详尽的介绍,放眼四周,眼见芭蕉树、贝叶棕桐、椰子树、柚子树等等版纳所特有的热带树木花卉,枝叶婆娑,花势招展,万绿丝中,穿红戴绿的游人徜徉穿梭其间,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闪现其中的身着金黄袈裟、偏袒右肩的上座部佛教僧人,最双手齐额合十的那一低首前倾的弥漫 在整个云南上座部佛教信仰的地区的施礼,显出弥漫在这里的随处可感的信仰的殷殷至诚!
传统上,云南上座部佛教地区男子都要出家一次,接受佛教教育。通常男孩在10岁左右,家乡就会将他们送到佛寺出家,过宗教生活。在云南上座部佛教地区,佛寺暨是村寨宗教修行中心,又是村寨文化教育中心。出家,既是过一种宗教修行生活,也是藉此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出家后通常要接受5年以上的教育,年满20岁方可受比丘戒。受比丘戒后,可以随时还俗,也可以继续住寺修行。这主要根据家庭情况和本人的意愿。一般只有一小部分人继续住寺修行,长期为僧,按照僧阶逐级晋升,深造修持,不再还俗。
云南上座部佛教僧人依年龄、戒腊和学行,分为若干僧阶,历史上有九级之分。由于地区和派别不同,僧阶及称谓也有差异。以调派为例,分为帕(沙弥)、都(比丘)、帕玛哈(戒腊5年以上)、沙滴(戒腊10年以上)、沙密(戒腊15年以上)、祜巴(戒腊20年以上)、桑卡拉扎(又译僧伽罗阇)、松迪?阿亚坦、松迪?阿戛?牟尼这九级僧阶。但是,目前实际执行的僧阶仅有帕(沙弥)、都(比丘)、祜巴(长老)三级。这些僧阶的晋升,一般都是经过一套严格的程序及民主选举公示以后,经由各方确认后才完成的。
还俗比丘,由于在佛寺中受过多年教育,具有较高的宗教学识和文化知识,很受尊重,被称为“康南”。康南有较德望的,往往在佛寺中充当赞礼人,成为“波章”,在佛寺举行法事时,起上请法师主持法会、讲经说法,下启信众唱诵称念经句圣号。唐南中,或一般信众中,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活动能力的,被选举出来充当佛寺管理员,负责寺院修建、财务管理和接待来宾等内部事务,使佛寺僧人能集中精力于佛寺法务及个人修持。管理员接受村民小组和佛协小组双重监督,佛寺管理员、佛协小组与村民小组同时换届,用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云南上座部佛教佛寺传统上还形成了村寨佛寺——中心佛寺——布萨堂佛寺——总佛寺层层递进而层层相摄的关系。现在,一般四、五个村寨佛寺形成一个佛协小组,佛协小组的上级组织为县级佛教协会,县级佛教协会的上级组织为州佛教协会。佛寺管理员、佛协小组、县州佛教协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民主选举时,大家基本上都实事求是,不徇私情,做到公推公选。没有通过选举的人员须接受定时间的监督观察,改进了,才能最终获得选举认可。如果一定时间内没得到改善,那么宁缺毋滥,有关职位,就被付请空缺。云南上座部佛教僧阶晋升和管理人员机构选举中所体现的这种质朴的民主作风和制度,远承了佛陀时代的遗教、遗风,源远流长。
四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十日至十六日,参加中国佛教协会第三次南传工作会议,笔者又一次来到云南上座部佛教地区,来到了思茅市谷县着名的已有360多年历史的勐卧总佛寺。会议期间,我们瞻礼了心仪已久的景谷县勐卧总佛寺塔包树树包塔。
来到塔包树树包塔,映入眼帘的是寺门后大殿前两处相对而峙的塔包树树包塔。这两处塔包树树包塔,在两处砖砌古塔之中生长出了两颗树,不仅树冠从古塔顶中穿出荫盖全塔,而且树根也早已从塔基处向处露伸出扎根地下。这两处塔包树树包塔,有说进门左边为塔包树,左边为树包塔,又有说进门左边树包塔,右边为塔包树。其实,两处塔包树树包塔,早已分不清哪处是塔包树,哪处是树包塔了,根本就是亦树亦塔,即树即塔,塔树一体了。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两处古塔之中生长出来的参天大树,竟然而且都是佛教圣树——菩提树。
从勐卧总佛寺塔包树树包塔出来以后,我们又来到了一处,此处更多高大古老的菩提树。沿着一条古道,两边生长着不少树龄达500年的菩提树。如此古老而高大的菩提树,笔者还是第一次见到。在这起伏曲折菩提大树掩映的古道两边,还有两座佛寺。一处为芝朵佛寺。在简朴的芝朵佛寺中,却有一处古碑,古碑上用傣文和汉文记述着建于清雍正年间的芝朵佛寺的历史。历经风吹雨打,这处古碑文字虽已有点模糊,但尚可辨认傣文碑文,似乎还在清晰地诉说着南传佛教真实的故事。
绵延的古道尽头,则是另一佛寺——雷光佛迹寺。雷光佛迹寺内,保存着两处佛迹。一处佛迹是一块巨石上留下的传说为佛的脚印,一处佛迹则是一块巨石上留下的传说为佛的一双手掌印记。两处佛迹之间,是新塑的佛像。
不仅于此,在景谷县,就还有25处“佛迹”在全云南上座部佛教地区,“佛迹”更多。也许,更多的“佛迹”还是印在了云南上座部佛教地区广大信众心中,在他们的心中,释迦牟尼佛一定是来过中国,来过云南,来过这里,还有那里……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