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如意法师
佛教传入中国,随顺时节因缘,融会我国固有的儒、道思想和社会习俗,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可以说,佛教在中国走的是一条“中国化”和“化中国”的道路。这不仅因为佛教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佛教教育,是对全人类至善圆满的人格教育。中国佛教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佛教教育史。“教育是立世之本”。换言之,“佛教教育是佛教的立世之本”。因此,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宇宙坐标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佛教教育事业的振兴与否,将决定中国佛教的走向、命运和前途。”今就佛教教育,来谈谈当前佛教僧伽教育的现状、僧伽教育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表示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一孔之见权作问路之石,尚祈高明指教
。契机契理,培养高素质的佛教人才。佛教要适应时代,适应社会,必须契机契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佛教人才 ,使他们能够担当起弘法利生的重任。按当前的情况来看,佛教在人才培养上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面向佛教内部的僧伽培养;二是面向外部社会大众的普及培养。其中僧伽培养是佛教教育的核心,在佛教教育中占有主导的地位,而面向社会大众的普及培养是佛教教育的另一重要方面。应当说,这两种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僧伽是住持佛法的主体,所以僧伽教育是重中之重,他们肩负着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的历史重任。只有培养造就出更多的学修兼备、内修与外弘并举的优秀僧才,才能使古老而传统的佛教昌盛不衰,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另外,僧伽在自修自证的同时,还要肩负起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使命,以自己的宗教修养和情操,教化、吸引和感召社会各界的人士,以增强佛教的亲和力,使人们乐于亲近僧人、修学佛法。沐浴佛陀的甘露法雨,获得清凉与光明。
社会大众的普及教育,也是佛教教育的一部分,因为社会是佛教得以发展的土壤,社会大众既是僧人弘化施教的对象,又是僧源僧才的资源宝库。任何宗教若脱离了社会大众,不问世事,就会流于空洞,失去自身的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佛教的根本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净化社会,净化人心。因此,僧伽教育必须与社会大众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弘法利生、利益社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佛教要与时代的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之外,还必须以开阔的胸怀容纳各种学科的先进成果。在教学与研究中,以佛教义理为核心,以相关学科为辅助,将佛教的相关领域纳入教学与研究的范围,如佛教文学、佛教历史、佛教艺术、佛教医学、佛教建筑、佛教音乐等等,这样既丰富、开扩了教学的内容,又能不断地吸引众多领域的人们对佛教的兴趣,使未信者得信,已信者增长。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