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功德?安住业果空性。
忍三品者:一、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三、谛察法忍。
这个「忍」简单的定义,就是于诸境缘安忍不动。遇到什么境缘呢?这个地方讲出三种的境缘:第「一」个「耐怨害忍」。这个「耐」就是忍耐,这个境缘指的是「怨」家,一个有情众生的怨家,对我们种种身口二业的伤「害」,我们应该安「忍」不动,这第一个境缘。第「二」个,菩萨在行菩萨道,在布施、持戒的时候,不是只是有情,还有环境,「安受苦忍」。这个地方的环境,前面的这个「怨」,是一个有明了性的众生,这个地方是一个没有明了性的环境。你要去行菩萨道,你要布施、持戒,这个环境有时候不是很顺利,比如说炎热、或者是饥饿、寒冷等等,你为了要成就你广大六度的功德,你要安忍,你别无选择。第「三」个「谛察法忍」。这个「谛察法忍」是非常重要,是前面二种忍辱的根本。就是说菩萨为什么能够对怨家的伤害、对环境的逼迫产生安忍呢?他主要的理由就是「谛察法忍」,他能够「谛」,能够真实地观察诸「法」实相,而在诸法实相当中,产生安住不动,这个是对真理的安住。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刚开始是一个贫穷的人家,我们没有珍宝,我们开始布施、持戒,让我们这个贫穷的内心,产生布施、持戒的功德,以布施、持戒来庄严自己。成就庄严以后,你就要注意一个问题:如何保护功德?所以《金刚经》就是在讨论「如何保护功德」?菩萨发了菩提心,也成就了广大的布施、持戒的功德,这个时候菩萨「云何应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