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暮课诵》临了的三归文中有“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一句。学佛者都知道唯有智慧才能解脱一切烦恼,可见听经闻法、深入经藏对修行的重要性。这里的“经藏”应该是广义的指一切经律论等,凡是能阐述佛理的音声文字,都应该是我们的归依处。
走入佛门的人大概皆有其不同的烦恼,我们称之为佛缘,佛法能化解各类的烦恼。初入门者多数带有个自的偏见,对佛法寄予了种种期待和神秘的幻想,严格地说是迷信而非正信。以为打打坐、念念佛、诵诵经,就会得到禅定神通、佛光、瑞相、大彻大悟,或者至少可以保证病体康复,买卖兴隆,家庭平安。结果事与愿违,于是对佛法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即便是入门许久的人也会因为修行了十年、二十年未见理想的成效,而心生烦恼与疑惑,久而久之,懈怠、散漫、不正智等相继生起,当事者于学佛更加迷惘。
然而,若是细细审思,就会发现我们还是未能正确而究竟地理解佛教,甚至可以说已经在用功修行了,也还是远远不足的。
首先说祈求世事感应一类的人,佛经上是有类似“求什么得什么”这样的文字,但是此处所讲的是一种极其虔诚的求,这种虔诚还必须要达到忘身忘心——忘我的状态,是无求而求。比方求智慧,绝非仅单纯地烧烧香、上点供、磕几个头,然后祷告一番就可以达到目的的
。还应该象母鸡孵卵那样,恒持信愿,收摄身心,摒除遐虑,痛悔以往,断然自新,归于善行,使理智的心愿向内感通,息恶增善,如是方能愿归于心,因与果同,所愿皆满。有的人善根深,信心坚定,起效快:有的人时信时疑,信愿不坚,心乱念杂,经久难成。善根的优劣取决于心识中含藏佛法因种之多寡,这些因种都是生生世世熏习佛法时获得的,具足了净信之因,则后天遇缘定会自然而应了。所以,有一些人今生初闻佛法便能深信不疑,乍修即可得果,就是因为前生闻熏佛法而种下了菩提种。然而,回观大多数学佛者,用夹杂散乱、贪执之心来学修佛法,甚至忽略深入经藏的重要性,极端者更是想不闻一字就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结果歧路亡羊,趣向婉曲之途,难以养成定慧之心,自以为很用功修持了,却不见成效,反而疑问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缺乏对佛法理论的正确认识所导致的。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倡导对佛理的学习,深入经藏,努力掌握和运用佛法的理论体系,以此作为实际修行的指南。另外,对于佛教应从全方位去了解,以免因不够融通而与其他法门之间发生矛盾。以佛法的智慧去息灭心中的贪嗔痴慢疑,进而作为甘露法雨滋润所发的菩提心种,并使之茁壮成长。
尽管以音声文字来表达有一定程度的不圆满,但经藏所诠的法却是成就佛果的正确方向。具备了资粮,你我就能在明了佛法理论的基础上来修行,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就能臻至八正道,勇猛精进,外具善行内净其意,福慧并进,如此又怎会无有所成呢?(信息来源:《妙智》)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