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佛门中讲“放下”,是让人放下什么?可能你的理解,一直是错的!

发布时间:2024-02-17 01:01:52作者:心经全文网
佛门中讲“放下”,是让人放下什么?可能你的理解,一直是错的!

本文为莲荷居士首发/独家稿件

有种说法,认为学佛,无非“放下”二字。《金刚经》中,佛陀对须菩提说:“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因为佛陀如果执著于自己的说教,那还是放不下。那么,佛门中的“放下”,究竟让人放下什么?

常言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我们世俗人早就习惯了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对立世界,而不能体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圆融。在小编看来,放下也就是放下对于“我”的执著,对于“我所”的执著,因为世间的一切烦恼,均由此衍生而出。

所以学佛,不论是声闻菩提,还是缘觉菩提,亦或是大乘佛菩提,修学的目标以及方向,都是要除去对于“我”的执著,以及对于“我所”的执著。从而觉悟人生的真谛,让心灵得到解脱,这就是佛门之中“放下”的真正内涵。

佛经中把众生对于“我”的执著,称为我见,对于我见的执著,称作我执。

具体来说,《心经》中讲众生有色受想行识,也就是五蕴;而佛门中以为欲界、色界有色身的存在,无色界则没有,也就是没有色蕴。我见,就是执著于五蕴或四蕴之中,有常住不坏的我,也就是对于“我”的执著。

对“我见”再做深入探究,我见则又可分为对于色身“我”的执著,以及对于意识觉知心“我”的执著。譬如古代帝王,求丹问药,妄图长生不老,这就是对于色身的执著;而文人士大夫则退而求其次,“赢得生前身后名”,以建功立业的方式,想得到留名青史的机会,这是对于意识觉知心的执著。

再来说我执,对于我见的执著,称作我执。因为我执,众生对于世间五欲,心生贪爱,执著于其中不肯舍弃,及至长养出贪嗔痴等习气。从字面也可以看出,我执当中,还包括了我所执的部分。

所谓我所执,就是自己拥有的,能够满足自己五欲追求的财色名利。如果再对其做深入探究,我所执又包括了外我所执和内我所执。外我所执,是执著于财色名食睡,执著于财富、名利、饮食等。内我所执,则是对于自身六识的见闻觉知的执著,譬如执著于眼识所见,执著于耳识所闻等等。

想必阅读至此,你已经了解到佛门当中所谈的放下,究竟是让人放下什么,也能体会到“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是怎样的境界。但是我们不禁还要问,佛为何让众生放下对于“我”的执著,乃至放下对于“我所”的执著呢?

小编莲荷从两个方面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首先来说,断除我见和我执,让身心不再沉迷于五欲境界和意识觉知心的享受之中,也就不会再有贪、嗔、痴等烦恼。所以放下,能够解脱烦恼,让人生过得轻松自在。其次对于沉沦苦海的众生,如果能够断除我见,并且清楚疑见、戒禁取见,那么他就是声闻初果须陀洹。如果有学佛人对于修行勇猛精进,不断除去自身的习气,就能像经典中的声闻圣人一样,取证慧解脱大阿罗汉。

放下,是放下对于“我”的执著,而不单是对于世俗间财色名利的贪著,所以我们平日对于放下的理解,其实有些偏差。若能放下对于“我”的执著,就是“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无我之境,就是像佛陀一般,智慧觉悟之境。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