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对我说:因为从小极度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她一直拼了命的努力,竭尽所能让自己满腔热忱地活着,无论吃多少苦,流多少泪,她始终觉得有希望有力量。终于有一天,她父亲对她说:“你是我的荣耀”。可是她竟然没有丝毫得到认可之后的开心与激动,相反,她不无沉重地告诉父亲:好像一生就为了要听这一句话,活着的意义只为了那一句话,似乎听到这一句话就不再有继续活下去的必要了,这样的心满意足就是人生的尽头,她甚至真的想到自杀。我当时听了只觉心惊,她是一位博士。
正应了李碧华的一段文字:
人生有三种遗憾,即完成心愿、不能完成心愿、没有心愿。
完成心愿,一下子失重,没有力气把自己提起来。多番挣扎、努力、痛苦、不眠不休、头悬梁锥刺股、双目因紧盯目标而发出光彩,一旦到达,前面已无路。欢欣过后,万般冷寂。要一直抖擞下去,除非心愿未了。
这话不无道理。问题是:如何才能保持心愿未了。也许最好的办法是持续不断地设定下一个目标,在上一个目标已经实现的情况下,不停地追求完善,但不要与欲望相关。
没有出家前我的心愿是出家。即使再煎熬我也感觉充满动力,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前方就是一片绚烂的美景。出家的最初,我摸着光光头茫茫然地以为一辈子的事情都忙完了。到后来却发现,这一生才开始,出家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就连成佛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无与伦比的西文极乐世界不过是一所可供你深造的高校而已。“所作未竟,不怀休息”,弘法利生的事业根本就没有终点,你必须永远保有朝气与活力。这对于已经确立了以普度众生为己任的菩萨行者而言,不过是安享生命的愉悦;但是对于一般凡夫俗子而言不可不说是一大心灵挑战。
所以李碧华又说:永远无法完成心愿,也是折磨。几乎到了,又差一点点。到了,马上又跌回原处,吴刚伐桂般徒劳。有些人把这遗憾带到阴间,连做鬼也念念不忘,他还有事情没做妥。
相比之下,这种遗憾似乎又比前者来得更彻骨。因为总是看不到结果,在波涛汹涌中飘飘荡荡起起伏伏永远到不了岸的感觉。凡人总是被各种欲望左右,达不到欲望,就有求不得苦;达成了欲望时,人又会无聊,觉得也不过如此。而且达成了一种欲望,又有新的欲望产生,于是又会有新的痛苦,生命就是这样进行着失控的无休无止的轮回。要想摆脱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必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什么像比尔盖茨那样的世界巨富,一个有着“世界上最好的生意念头”和“最聪明的头脑”的人,用他的放下,他对爱、平等和理想的追求,转型成为伟大的慈善家?这固然是一个奇迹。他说:人的本性中蕴藏着两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关爱他人。如果只为自利,就会在欲望的苦海中轮回不息,只有将关爱他人,奉献他人作为人生终极追求,才能永保动力与热忱,快乐并且无止境地奋斗下去。
第三种遗憾——没有心愿。没有心愿的人最可怜
。竟然不知道何去何从,没有目标,也没有热忱,只是行尸走肉般地度过一生。如同盲龟值木般才能得到的暇满人身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最后,我终于发现我的问题所在——我不够抖擞,因为某些心愿貌似已经完成;我不够坦然,因为某些心愿几乎永远无法完成。所幸,我还不是最可怜的没有心愿的人。并且庆幸,我还拥有一个没有实现的但确定最终能够完成的心愿,它必将激励我一直抖擞下去。
那位女博士,我想告诉她,不要为一个人或者一句话而活着,那样很辛苦很危险也很遗憾。因为那并不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而证明自己也未必那么重要,不过我执而已。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