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很多人不知道智化寺,这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北京智化寺是一座明代时期建成的大寺,这座大寺不仅仅是它的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它的古建甚至是它的佛乐都是特别值得说道说道的。
说到北京智化寺,必须要说到它的创始人,明代历史上第一个专权的太监王振。王振是河北蔚(这字发“玉”音)县人。据说曾经中过举人,但是他总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于是就通过关系自己把自己给阉割了,进了皇宫,当了太监。
在我国古代,因为害怕太监识字容易干预朝政,所以,太监都是挑选些没有文化的人来当。但是王振就不同了,他知书达理、识文断字、同时还善解人意。这一点深受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喜爱,为了对抗文官集团,朱瞻基把自己的儿子,太子朱祁镇托付给了这个太监王振,请王振来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王振对这样的信任非常的感恩戴德,所以确实是尽心尽力的培养太子,因此他和太子之间也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之间的感情既是师生又形同父子。后来,太子继位当了皇帝,这位如同皇帝父亲一样的王振,地位之高也就可想而知了。
后来,王振为自己家修了一座寺院,这就是我今天提到的智化寺。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据《明史》记载,“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振遂跋扈不可制,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所谓“穷极土木”的意思,就是用了很大的代价,奢华至极。智化寺繁盛时占地两万平方米,前后五进殿宇,分东、中、西三路,是当时大明皇城东部最显赫的大型寺院。直到现在也堪称北京市内较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同时这里还是一处汇集古乐、造像、雕刻、彩绘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
。智化寺在明、清时期地盘很大,建筑伟岸、香火鼎盛。这样的繁荣持续了几百年,一直到上世纪中叶,由于战乱不断,智化寺渐渐衰败,破烂不堪。到近几十年,当地政府出资重修智化寺,并把其中经过修缮的房舍对公众开放。
北京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特别多,所以,智化寺的房子在众多的明清古建中也并不见得有多么突出。但是智化寺里的佛像真的很漂亮,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这里已经不再是宗教场所。所以,在不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佛像是可以拍摄的。对于喜欢拍佛像的我来说,这是莫大的善缘。同时也成了我喜爱智化寺的原因之一。
当年(民国初年的智化寺智化殿)
现在,修缮后的智化殿
智化寺的京音乐是明清时期流传在北京地区的传统音乐,相传发源于民间,繁荣于宫廷。当年宫廷的老大之一就是王振,王振把这个宫廷里的音乐带回家,带进了智化寺,于是这个古老的京音乐意外得以在智化寺里保存下来,传承至今。
经过智化寺艺僧按代传承,这个京音乐至今已500多年,传承了二十七代传人。曲调庄重典雅,曲谱珍贵神秘,曲牌古老丰富,传承严谨有序…是典型的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智化寺的京音乐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智化寺里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光是王振和他那“形同父子”的儿子皇帝共同遭遇的那些事情,就能聊个很久。甚至有人说,王振是大明王朝由盛而衰的关键人物…在智化寺的那天下午,我一个人坐在王振曾来来回回走过不知道多少遍的庭院里,想着他身前身后的那些事儿,感慨万千。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