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有希望
──讲于佛教卫星电视台
超定
回顾九一一
美国九一一惨案已过了一周年,而恐怖的阴影,仍然笼罩着世界各角落。缘起的世间,凡是活在地球村里的生命,彼此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譬如同坐在一只大船上,不幸遭受飓风的袭击而沉没,则大家同归于尽,无一人能幸免。世间乃是众生共业所感,天国与地狱,不是神力的赏罚,而是随各人业力的牵引,决定上升与下堕的前途。邪恶的知见,造成害人害己的罪行,终于逃不出重重的业网,承受其应得的果报。
千百亿造成的两座摩天大厦和数不清的财物损失,当然令人十分惋惜。俗语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楼塌了。」这也应验佛陀的启示:「财富为五家所共」。千方百计得来的财富,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大火、大水,或者盗贼、恶王,以及自己的不肖儿女,再多的金钱,转瞬间付之东流,不再属于我有。在资本主义的美国社会,金钱像流水一般,流进来又流出去(如功德天与黑女,姊妹相随。),资本家似乎也看开了。拥有大企业的老板,如遭逢世界经济不景,百业萧条,周转不灵,而宣告破产,也都能坦然面对,接受残酷的事实。诚然,「留得青山在,那怕没柴烧?」失败为成功之母,再接再厉,终于有一天会东山再起。然而,宝贵的生命结束了,人死不可复活,眼看七千多条的生命,而且这些人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造福社会的难得人才;每个人都是花费可观的资本而培养成功,他们正如丽日中天,光芒万丈,正是学以致用,发挥所长,贡献人类的黄金年华。这场美国历史上空前的浩劫,给全世界具有血性的人们,留下刻骨铭心,难以抚平的创痕,和永远难忘的惨痛教训--「世间无常,国士危脆」。
生命第一宝
在人生的旅途上,从童年开始,经少年、壮年时代,步入桑榆晚景,乃至衰老死亡之前、人人凭着生存的意欲,为满足其愿望,无不勇往直前,百折不回,非达到目的,誓不休止。试问:大家究竟在追求什么?从世俗的观点看,尽管人各有志,对人生的价值观各有不同的取向,但总体而言不出:学业成功,知识渊博;事业顺利,财源无尽;地位崇高,权力自在;家庭幸福,亲情融洽;健康无病,身心愉悦。很明显的例子,一个人从小入学: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重点在学业,追求知识,拥有学位。接着走出校门,随各人志趣,投入社会各级行业,如经济、政治、医学、文化、教育等事业。因缘际会,时来运到,得心应手,步步高升,功名成就。另一方面,在此有情世界,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的慰藉。男女结合,成立家室,夫妇、儿女、父母的感情满足,还有社会人际的关系良好,情投意合,互助互勉,礼敬谦让。更难得的是四大假合的色身,调摄适宜,营养充足,健康无病(少病少恼,医药治疗,恢复活力)。这些条件完备,不就是世人所共同追求的理想人生吗?
或从更高层次来衡量,以上所列的财富、地位、眷属、健康等,只不过是世俗平凡的价值。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例如西洋学者所说的真、善、美、圣;中国儒家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从佛法出世思想评判世间的价值观,世人所追求的一切只不过是暂时、有限、相对的意义;人天福报,如影随形,有而非实;惟有胜义、实相、真如,以及所修学的中道德行,所证得的无漏净善的功德,才是绝对、永恒、无限的价值。
无论如何,世间有漏的善果也好,出世究竟的圆满功德也好,站在现实世间而言,一切问题不能忽略这一活泼的具体生命。换言之,一个健康正常,具寿、暖、识的命根,才会有如上的种种欲求,现实的或理想的追寻;也惟有色身健在,世间福乐的拥有,才具实质的意义。经中一则故事:商主出海采宝,满载珍宝,兴奋无比地踏上归程。无奈途中遇到大风,为保住生命,不得不放弃所有宝物。迨平安回家,家人问他:何故空手而回?商人据实以告,自庆大宝未失。试想:一个人如生命已消失,或病入膏肓,药药罔效,或变成植物人,如上所述的财富、地位、眷属等等,对他又有何意义?至于出世善法,此身不净,革囊众秽,但为成就清净法身,务必藉假修真,倘若假体不存,又如何实践高尚德行,趋向解脱,完成正觉?
希望的人生
前两天忽然接到一通越洋电话,原来是一位学佛多年的佛友,从宝岛故乡来电报喜讯。听他滔滔不绝地说出近来学佛的心得。我的家乡,与佛有缘,常有法师莅临布教,所以归依三宝的佛教徒不少。但所听到的佛教,几乎是异口同音:常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取代了释迦牟尼佛;修行,就是念佛;归宿,在西方。一些学佛的同修,个性都表现得孤癖,厌世悲观。五浊恶世好苦啊!做人真是业障深重,早死早超升,来世不要做人了。但近些年来,自从「人间佛教」传播开了,经过一番理性的思惟,承受「正觉之音」的洗礼,开始肯定人生,深信「人身难得」,「诸佛世尊皆出人间」。做人真有意义,唯有人才能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达到成佛的地位。难怪当今佛教泰斗--印顺导师劝人乘愿来此人间,以身作则自己发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的人间,为人间的正觉之音而献身。」
长途电话,一讲就过了半小时,意犹未尽,我告诉他下次再谈吧!得闲请务必熟读、精读『妙云集』,保证你受用不尽,法喜无量!
常人都是先入为主的,尤其是宗教的信仰,感情成份多,理智的抉择力弱,真能如实学佛,具足正见者,诚属难得。「人间佛教」经半世纪的宏阐,能信受的渐渐多起来,这是值得向人间的正觉者--释迦世尊,奉告的佳音,也是历代「人间佛教」的传播高僧大德,殊堪告慰的喜讯。
了生死已成佛教徒的口头禅,其原意应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真能了生死的利器在于无我智,通达缘起,勘破无明,断除我执,证入涅槃。今人脑海里浮现的,不是落于常见,就是断见。自性实有的生与死,一刀两断,不复生也不复死,此岸彼岸,打成两截;寿命无量,福乐无穷,爱尽情空,永别娑婆。如此知见,求取正觉,了不可得,又如何得了生死?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但佛法的正信,乃透过理智的洗炼而建立;不以智慧为导,一味地盲目信从,与神教何异?
我常听佛教徒说:做人太苦,下一辈子不来了。我反问他:来世要去那里?答言:往生净土。我说,诸佛净土中,也是在做人呀!往生净土是换个修行做人的环境,论因说果都是以人为本位。意思是:不好好做人,如何往生净土?到了西方,见佛闻法,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佛是人,同修者也都是人,怎能胡言:不想做人了?
从世间法说:人生才有希望,人死了希望何在?正如前面所说,求财富、地位、眷属等等,人活着才会去追求这些乐果;也因为人活着,才享用到美满的生活。古人说「壮志未酬身先死」,不论为谋取个人的功名,或为造福社会,乃至佛教的解脱道、菩提道的进修,先决的条件是:活着的人,身心正常。未达成的目标,世间的出世间的,继续努力,终于有成功的一天。如果不幸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从佛法的进修而言,死被列入四魔之一(合天魔、烦恼魔、五蕴魔为四),除非已证得阿罗汉果,立脱坐亡,自在舍寿,生与死对他实无差别,生命的结束,即是究竟解脱(入无余涅槃)。对一般在学的人,死亡之神突然光顾,半途而废,道业未成,何等的遗憾!虽然,因果不爽,生前所修的道业、慧业、事业,福不唐捐,不会因为此生的一期生灭,而致前功尽弃,但由于无常的来临,障碍了更进一层楼,达成目标的机会。所以这一不受欢迎的不速之客,被列为障害道行成就的四魔之一,不是没有理由的。
中国佛教徒强调礼忏消业的忏悔法门;消业障,增福慧,确也是学佛修行的基本信念。通常佛教共修法会后,唱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以此诵经、礼佛功德因缘,渐渐消除烦恼障、业障、苦报障。法偈涵意相当周延,惑、业、苦,循环不息故,生死常相续;三障永尽,当下解脱。在此兼带谈及业力的问题,不论黑业白业,定业不定业,引业满业,共业不共业,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无自性,幻生幻灭,了无实体可得。从这一深义来论断「定业与不定业」,其实,既是因缘法,即无「定业不可转」之理由。对于修行者而言,「定业不可转」岂非等于判死刑?我人发心修身、修戒、修定、修慧,于三宝门中,所种诸善根,所修一切善法,即肯定往昔因无明所起的种种罪业,皆属无自性的不定业;故于今日猛然省悟,孳孳行善,精进修道,必能忏除过去的恶业、有漏业。佛说中阿含盐喻经,颇值得我人深思。如何化海水为淡水,化腐朽为神奇,转迷情成正觉,最重要的是:忏悔修行的时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寿命够长,身心勇锐,勤修圣道,毕竟能扭转罪业,消灭烦恼,圆满功德。
各位观众!活着就有希望,世间法如此,佛法也不例外。珍惜生命,把握现在,身安道隆,学业、事业、慧业、道业,都需要我们活着的时候去完成。祝福大家法喜无量。
西元二○○二年十月十五日
补述于山仔脚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