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佛学与科学

发布时间:2019-09-10 09:37:46作者:心经全文网

一、霍金宣布:放弃对宇宙终极真理的研究。

2003年,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向全世界宣布放弃对宇宙终极真理的研究,对此,他引用了英国的一位著名文学家的语言说道:“宇宙比我想象的不可思议还要不可思议。”文学家用感性的形象思维的语言如是说,而霍金则以科学家理性的逻辑思维的语言如是说。从感性到理性,这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霍金原以为宇宙的终极真理可以用一句简单的科学公式来概括。但当他发现宇宙的不可估量的深遂博大与神秘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与能力,实际上也超出了整个人类和一切生命的预料与能力时,他毅然向全世界宣布放弃了这一终极真理的研究。

二、宇宙物理学家们发现宇宙的真实相状。

2004年,国际宇宙物理学家们宣布发现了宇宙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倒金字塔形,而金字塔形的顶端却宛如艾菲尔铁塔一般,向时空中无限伸展。实际上,倒金字塔形的宇宙只是宇宙的一个单元。

三、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年前关于宇宙的论述。

对此,早在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佛在《华严经》中就明确指出,宇宙是由无数的金字塔形的单元所组成,并把它称为“一真法界”。有一点倒是让科学家们说对了,那就是倒金字塔形的宇宙顶端是无限伸展的,伸展到了什么地方去了呢?伸展到了另一个宇宙单元。时空隧道如斯义。那么,什么是宇宙的一个单元呢?就像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元,滴水是大海的一个单元,这样说并不是在夸大其辞,也正如我在《南山海上观音赋》开篇中所描述道:“一真法界,万亿宇宙,如海世界,渺不可及也。”

在一个宇宙的单元中,我们就已惊叹星系、星团、星云、星河的繁多,仅在我们的银河系就有超过了二千亿颗的太阳般的恒星,而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就不计其数了。可谓是天上有多少星而地上有多少人。而更准确地说,则是天上有多少星,地上则有多少生命。每一个宇宙单元中存在着数百亿到上千亿的银河系般的星系,每个星系都有上千亿颗恒星,而围绕其运行的行星就更是无从计算了。但这只是物质的宇宙和物理的宇宙。

宇宙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物质的宇宙,即科学的宇宙,是我们看得见的,包括采用各种科学仪器,如:射电天文望远镜等所能证实的宇宙;二是哲学的宇宙,即哲学的理性思维及其推理的宇宙,也是无法实证的宇宙;三是精神的宇宙,也即宗教的宇宙,而在某些宗教中却是可以实证的。

但在物质的宇宙之中,我们可见的无数星系、星云与星河,只是宇宙中的显物质,显能量而已。宇宙中更多的是暗物质与暗能量。它们 占据了宇宙总物质与总能量的95%以上,这就形成了所谓多维时空与虚空。正如《华严经》中指出,一个宇宙的单元分为二十层,我们的裟婆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都同在第十三层,而每一层都有无尽的虚空所围绕。所谓“宇宙非宇宙,时空非时空,尽入虚空无尽藏,虚空无尽广大,唯其心性而至焉”。

四、不仅如此,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已经阐述与预见科学的原理及发展。

早在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就指出:“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则穷尽宇宙无限之真谛。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即说:“一滴水中八万四千虫”。则揭示了现代医学的至理。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即说:“六道众生,无始劫来循环往复。”则盖论物质不灭,生生不已,而神识亦为物质,故转顺六道、轮回不同的空间。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即说:“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融过去、现在、未来于一瞬。”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初证佛学的时空观。

纵观人类的科学发展,无不反证佛学智慧与真理的伟大,若论纳米,佛云:“一粒沙中,大千世界”,揭示了微观之秘。若论宇宙行状,佛云:“须弥山,环藏世界”。证明今日之科学,论证宇宙为金字塔形。若论人体细胞,佛云:“人身皆由重重叠叠虫蚁和合而成”,揭示了人体的奥秘。一一事例,不胜枚举。

释迦牟尼佛还说道:“通达生命生死与宇宙时空本质的觉悟者,可以化身千百亿。”这不是神话而是科学。实际上,现代科学的克隆,植物园艺的剪接插枝,社会技术人才的培训复制,人类与国家的宪法制度要求人们的思想统一与行为规范,包括成千上万册的各类书刊典籍的出版,都是在以一火而燃千火之明,以一灯而传千灯之义。就像我们今天的文明教育一样,一代一代地传诸于后人。这是一种比喻吗?但同时也是一种真实。

《法华经》在谈到这一生动的景象时云:“十方世界百亿释迦牟尼分身佛,俱皆来集,各遣侍者问讯世尊。”一一分身如来,焉非克隆与复制,此亦大平等觉观欤。盖因本源一体而无所分别。精神意识分身与肉身细胞分身,普皆内外一如而物神一体,故为法性、法性土也。此论何义?百千亿的分身如来,难道不是一种克隆与复制吗?这也是大平等的觉悟观呀!因为本源是一体的,没有分别的,不管是内在的分身,还是外在的分身,只要同音同声同频率,同心同德同行为。那么,外在的精神意识的分身也好,内在的肉体细胞的分身也好,都是内外一如的,物质精神一如的。所以称为:法性与法性土。

五、为什么释迦牟尼具有这样的真知灼见,其原因就在于以静态思维而进入事物的本质、本性与本源。

纵观整个世界,没有一种宗教具备了科学的真理与哲学的智慧,甚至谈到了宇宙学、时空学,并深入到了宇宙各时空的境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但是,佛教谈到了,而且阐述得如此分明,如此详细。为什么?如前所述,我们生活的时空是一个多维的时空,而不仅仅是我们可感、可知、可触摸的三维空间与四维时间,同时还包括了五维、六维、七维,乃于百维、千维。而人类的动态思维只局限于三、四维的浅层时空,而不能进入多维的深层时空,乃至超越时空。

那么,怎样才能进入多维时空乃至超时空呢?只有从静态思维而入。我们知道人类的思维也是一门大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为三大科学,只有这三大科学的并列方可较为相对完整的体现整个自然科学的形态与内涵。而所谓思维科学,不管思维的形态有多少种,如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具象思维、抽象思维;男人思维、女人思维、西方的思维、东方的思维、犹太人的思维、中国人的思维,人的思维、动物的思维,但统括起来,却只有两种思维,即一者为动态思维,一者为静态思维。

什么叫动态思维呢?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思想意念,从小至大,从少到老,从清晨到夜晚乃至梦中,念流不断,滔滔不绝,或学习工作、或生活思考、或触景生情、或感谓万端、或悲苦忧欢,一一无不皆在其中而流淌不息。

什么叫静态思维呢?静态思维不是纯然的静止不动,而是让思维深层透达了,它排除了内在七情六欲,外在的声光音色,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从而超越了三维空间和四维时间,而深入到五维、六维的多维时空和超时空。正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亦即如是,

“融过去、现在、未来于一瞬”,观察到一切事物的本质本性,原来与宇宙时空的本质本性通同一如,而无二分别。所以,他惊叹道:“啊!原来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因为一切生命都可以进入不同层次的静态思维,因此包括一些冬眠的动物,也都具有进入多维时空的能力,从而引起了山趣野外的种种怪谈,而产生《聊斋志异》等一类书,以及上世纪末出现的所谓特异功能的社会现象,实际上,其科学原理均在于此。我们不能回避这一自然与社会现象,而应当正视,并予科学的解释,以涵盖物质与精神两大领域的科学理论予以解释。

关于静态思维的运动规律,犹如恩格斯指出,“事物最高级的运动是其最内部的核心运动。”亦中国古人讲: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儒家的养心,道家的静从,基督教的忏悔,印度瑜珈的冥想,而佛教则称为禅定,实际上都属于静态思维,换言之也是属于心灵的科学。是进入或止于心灵的意念,心灵的性质,还是心灵的本质、本性,乃至于本源,并与本源的融和程度?这就决定了各种宗教实证境界的深浅和 对智慧真理占有的高低。反之,各种宗教都是以对智慧真理占有的高低和实证境界的深浅而进入不同的宇宙时空。

正如,孔子“知其两端,而执其中”的中庸,只是事物的外在相状,并停留在外在相状的相对、短暂和平上。

老子虽然提出来“与自然和,与万物和,与天地和”的终极思想与真理,但他却始终不能彻底的进入这一境界。而只停留在“恍兮惚兮”,窈窈冥冥,其中有精,其中有象”的无始无明的朦胧状态中。对此禅宗的高僧大德将此斥之为“黑黝深坑,深可怖畏”。其它的宗教也大都停留在中庸与中和之间的状态。

惟独释迦通过“中观”的彻底观心。而入于心灵的本质本性,事物的本质本性以及宇宙时空通同一如的本源。盖由中和而至大和,由大和而至妙和,由妙和而至不和之和,无和无不和。犹如禅宗的高僧大德将此状态一杆子捅到底,而达彻底究竟根本的玲珑剔透、遍体大光明、一体大光明的境界。亦如藏传佛教的大圆满法一样。所以,佛学的中观于一切心法中,一切静态思维的心法中是最高的,其意义与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六、正确的理解佛经。我们读佛经不能当作童话、神话及小说来读。

由此可见,佛教的实证是由静态思维而入的,这也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证境界。

因此,佛经所云句句是实而句句是真,正如释迦云:无一是妄语,而无一是诳语。而我们今天许多人阅读佛经仅仅把它作为一种神话来读,童话来读,甚而是作为一种具有想象力的作品来读,这实际上是十分错误的。但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来读佛经,他们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一知半解上,是疑惑而非疑惑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所以社会与世间的许多人都认为佛教是迷信,是风俗,是宗教,甚至只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包括佛经中所阐述的许多生命,如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等都被当作神话中的人物与生命来对待。

实际上地球已知的生命种类之繁多是不可胜数的,大约有一亿多种而未知的生命亦达到八千万种至一亿种,更遑论各个宇宙时空中存在着不同的生命力、智慧力、意识力、精神力。所以,世界上所盛行的飞碟与外星人现象,从这一意义来讲,都当属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中国人能创造中国人的世界,美国人能创造美国人的世界,俄罗斯人能创造俄罗斯的世界,法兰西能创造兰西的世界,人能创造人的世界,狼能创造狼的世界,羊能创造羊的世界,蜜蜂能创造蜜蜂的世界,蚂蚁能创造蚂蚁的世界,那么各种精神力与生命力也可以创造他们的世界,神能创造神的世界,上帝能创造上帝的世界,真主能创造真主的世界,而诸佛如来亦能创造种种不一的佛国净土,因为宇宙时空与虚空是无尽广大的。而所谓的神祗,上帝,天主,真主与诸佛如来的种种称谓,也都是无以名之,而故以名之。就像我们今天称之为蜜蜂、蚂蚁的昆虫。牛羊虎豹的兽类一样,包括我们人的称谓亦然如是。

七、佛学是大科学、大智慧、大真理。

佛学之所以是大科学、大智慧、大真理,因为它融物质与精神领域为一体,示现了其中的变化与生灭,宏阐了万物万法皆然的规律,犹如物质不灭,能量守恒,信息弥存,而精神永远。

正如阿诺行爵士所说的:“我说过,我还要说,我还要一遍一遍地说,佛教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一条紧密的智力纽带。”

同时,佛法作为心法,作为心性之学,作为动态思维与静态思维之学,还可以了却人类乃至一切生命的生死和心灵的痛苦与烦恼。

实际上,一切宗教、文化,甚而科学都在致力于人的心灵研究,对其进行约束、规范、指导,并努力揭示其内在规律。但科学只停留在心灵的外在意识上,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性意识;医学上的心理障碍,忧郁症,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文学上的意识流等等。文化与宗教则深入到心灵的内在性质,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者所倡导的中庸、中和与中观,既分别代表了浅、中、深的三种静态思维的形式与状态,也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程度与形态的和合,即儒家的社会序化和合价值观;道家的自然序化和合价价值观;佛家的时空序化合价值观。

实际上和合一道是智慧,是真理,是规律。和合的真理与规律体现在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包括文化的和合、科学的和合、高新技术的和合、艺术的和合、哲学的和合、思维的和合、内在主观思维与外在客观规律的和合。

和合即是中庸标准点,真理标准点。对一切领域和方面来讲,普皆如是。包括佛教揭示的心灵的本质及根本规律,也是由静态思维的心灵和合而进入的,并由极内而至极外,由心灵的本性而通达宇宙时空的本性。也即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年前阐述的涵盖现代宇宙物理学的“华严境界。”

八、现在我们需要明确宗教、文化、科学、哲学、佛学五者的关系。

一切宗教都属于真善美的领域和范畴,一切宗教也都是平等的,但它们在对智慧与真理的占据上却存在着高低与深浅之别,因而也是不平等的。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宗教固然体现了绝对境界的一些论述与道理,但它们整个思想与智慧的层次却处于很低的程度,宛若小学水平,始终不能向上通达与升华。而佛教则以其无可比拟的思想、智慧高踞于真理的颠峰,而契入宇宙时空的本源,因而,它是大学,甚而是超大学。这就需要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宗教?宗教到底是什么?它与文化、科学、哲学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

实际上,所谓的宗教应是关于事物根本宗旨与目的的教育。

在人类的初期,各种宗教都具有童话、神话与想象的色彩,但基于人类的感性认识与生活实践经验都感受了多维时空的存在。于是人类在远隔四大洋的五大洲上,同时产生了世界的起源与诞生,世界的末日与崩溃的相同情景的描写,产生了天国与地狱的相同情景的描写,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终极真理回归的强烈向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产生了文化。因此,宗教是文化之源,文化之母。而文化则是科学之母,因为科学恰恰是在文化在基础上孕育而产生的,并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与时同时,一切文化几乎在产生的同时也升华到哲学的高度和境界。不仅如此,哲学也是科学之父。因为哲学的领域与范围十分广大,几乎无所不包,所谓真理的天空,规律的海洋,它作为智慧、或爱智慧在不断的探索和接近真理,因此它远远超出了物质科学的领域而包含了精神科学的领域。

所以哲学以其博大深遂的理性思维指导科学的发展方向,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综结。但哲学是理性的逻辑的它没有自然科学的感性实证。

而佛学既是理性的,逻辑的,又是感性的,可以实证的。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佛学以其实证的智慧与真理回答了哲学所无法解答的问题。同时它以高度辩证的理性思维和实证境界,涵盖了哲学的一切领域。对此,恩格斯也指出:“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有效的”,“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综合二者所说,恰是如此,佛学由此而通达万事万物的规律。所以佛学是哲学之父。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佛学如同科学一样,既具理性的思维,又具感性的实证。

但值得指出,科学的理性思维与感性实证只局限在物质领域,三维空间与四维时间之内,从这个意义来讲,科学只是物质领域的科学,而佛学的理性思维与感性实证则涵盖物质与精神两个领域以及多维时空与超时空,它跳出了唯物与唯心争论的框架与巢臼,而直接进入了事物的本质与本性,生命的本质与本性,宇宙时空的本质与本性,非宇宙时空的本质与本性,即虚空的本质与本性,乃至于一真法界、整体宇宙时空的本质与本性。

由此可见,佛学不是纯粹的宗教,但它却具有宗教的功能与使命;佛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但它却能涵盖与阐述科学发展的原理;佛学也不是纯粹的哲学,但它却具有超越哲学而抵达哲学本源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它虽然以一种文化的原理与形式出现,广为传播,教化众生,但同时却深层透达地揭示了宇宙时空的终极真理与规律。

所以我们只能用宗教、文化、科学、哲学来形容与比喻佛学。实际上佛学包容了文化的根本原理与精义,包容了科学的根本原理与精义,包容了哲学的根本原理与精义,同时也包容了宗教的根本原理与精义。由于它既可阐述物质领域的科学原理,又可阐述精神领域的科学原理;既具至高无上的理性思维,又具深入透达的实证境界,所以可称为是“大科学”。但这也是一种称谓而已。正如释迦讲法,无以名之,而故以名之。

\

其实人类所有的宗教、文化、科学、哲学都是在趋向于真理与规律,同时也是真理与规律在上述领域的折射与反映。

因此,佛教的意义与作用在今天的世界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它虽然作为宗教或以宗教的形式出现,但它却是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宗教,它没有把佛学局限在人类一族与少数阶层和宗教派别的利益上,而是统括了世界上的一切生命和各个宇宙时空中的所有精神,因为它进入了彻底究竟的宇宙时空大和合的本源与境界。

对世界而言,佛学教理的现实意义与作用是什么呢?当前美国的宗教倾向左右了美国的对外政策。而中国作为一个佛教大国,当以佛教的彻底、根本的和平、和谐与和合的姿态出现于世界,以迎合世界与人类的渴望和需要,而这正是佛教的本义与原理之所在。

九、时代呼唤现代佛教。现代佛教必然是能够涵盖与解释现代科学原理及其发展的方向,以及进行必要的道德伦理的规范与制约。

目前,我们把佛学归入于宗教与文化。文化是一个延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各个不同的历史过程中,其所呈现的形态也各自不同。大致可分为传统文化及其形态,近代文化及其形态,现代文化及其形态以及未来及其形态。但文化固有的原理与精义是不变的,是亘古一如的。因为文化的原理与精义,是规律的反映与体现,一切宗教的形态亦然如斯,而佛教的形态更是如斯。

古代佛教及其形态,近代佛教及其形态,现代佛教及其形态,未来佛教及其形态,而佛教的原理与精义,智慧与真理是亘古一如的恒永不变的。因为它是规律的融和与体现。

但文化及其形态,宗教及其形态,佛教及其形态都应该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因时空的条件与环境的转换而变化。变化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一种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契合人心、社会与自然的需要,而致一切事物的和合。为此,今天我们应该把佛陀的教理——佛教、这一伟大的文明成果,从迷信佛教、风俗佛教、宗教佛教、单纯的文化佛教和感性佛教中解脱出来,回归与升华到科学佛教,哲学佛教,真谛佛教,规律佛教、宇宙时空本源之佛教,也即回归到释迦牟尼佛的本意——智慧与真理的佛教。

为此,今天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哲学,哲学的科学来阐述佛教的原理与精义。我们应该站在大宗教的领域与范畴来阐述佛学的原理与精义;我们应该站在大文化的领域与范畴来阐述佛学的原理与精义;我们应该站在大科学的领域与范畴来阐述佛学的原理与精义;我们应该站在大哲学的领域与范畴来阐述佛学的原理与精义。因为它是智慧、真理、规律的源泉,它是与智慧、真理、规律合为一体的。它向全人类和全宇宙散发着理性与良知的光芒。

为此,让佛教的伟大智慧与真理为我们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而服务,而作为一种和平文化与和平哲学的光辉象征。就像在人类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上,佛教是唯一的一个没有战争的宗教一样。

亦如罗琲罗博士所说道:“佛教,它精确而客观地描述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和平与安宁的幸福之路。”(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