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写在瓦片上的信仰

发布时间:2019-10-08 09:37:44作者:心经全文网

写在瓦片上的信仰

  韩国人信佛,但他们到寺庙里许愿的方式与中国人大不相同。中国人通常是燃香一支,面佛,或立或跪,双手合十,心中默默祈愿。所祈之愿,外人不得而知。韩国人则敞露开来,将心中愿望写在大大的一块瓦片之上,还标明尊姓大名,展示给俗世众人观看。

\

  许愿方式不同,为许愿“付款”的方式也不同。韩国人的瓦片,一万韩元一块(约80元人民币左右),明码标价。中国人则悄悄地将钱塞进“功德箱”中,是多是少,只有佛知道了。

  从形式上看,中国人的许愿,更具宗教信仰的意味,只与佛交流,不外告俗世众人许愿的内容,也不透露为许愿支付的货币量大小,没有任何有形的外在形式,符合佛教“万事皆空”的精髓,似乎走入佛教信仰的真正领地。

  相反,韩国人花钱买张许愿的瓦片,有点实实在在“市场交易”的味道。一万韩元买张瓦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形式明明白白,只是这种交易发生在寺庙里而已。韩国人的生意都做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寺庙里,只能说韩国的市场经济要比中国发达。

\

  事情并不如此简单。中国人在寺庙里许愿之后,还有所祈之愿实现与否的“后续”故事。如果愿望一直没有兑现,祈愿者通常就不会再去这个寺庙,而是另外选择其他庙烧香叩头;而如果其真的实现了,祈愿者就会回到这一寺庙 “还愿”,再向寺庙“合理地”付上一笔钱。

  从后续故事看,中国人许愿和还愿,也有非常明确的“交易”性质。与韩国人的方式相比,如此“交易”只不过过程复杂了一些而已。许愿时塞进“功德箱”中的钱,可以算作是“定金”,“还愿”时付出的钱,那才算得是“钱货两讫”的交易结束了。

  韩国人和中国人在寺庙里的许愿活动尽管有所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一种市场交易。两个国家究竟哪个靠近宗教信仰,哪个靠近市场本质,难分伯仲,也就不能由此来判定哪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更发达。

  从经济学的角度细想来,中国寺庙和韩国寺庙发生的此等交易,聪明的一方,当属寺庙里的当家人,在交易中,只是收进钱,而不付出任何东西。韩国人买了瓦片,写上字也不带走,还是供寺庙修缮时用;中国人则干脆往寺庙里送钱,许愿交“定金”,还愿交“货款”,交易的形式都是单向付钱或为“空”而付钱。

  寺庙为什么能这样轻而易举、不费成本地赚钱?当市场交易的规则无孔不入时,寺庙几乎不可能逃脱这样规则的统辖。信徒们并不为纯粹的信仰而来,不为来世的幸福而来,而是为求官、为发财、为纯粹当世的荣华富贵而来。他们将市场交易的规则带进了寺庙,俗世的钱物随之也就涌进了精神的圣地。

  寺庙里的当家人,也就或自愿、或被迫地进入到市场里了。许多寺庙里“有求必应”的幡条,如同时髦的商业广告,展示着寺庙里最高的“信仰”服务质量。韩国人在瓦片上写下的信仰也好,中国人心中默默的祈求也罢,都成为了寺庙当家人赚钱的工具。

  当市场经济可以让精神信仰完全地走进物化领域,并成为某一方赚钱的工具,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悲哀。认定这种现实,是存在主义的思维方式,存在即有其合理性;不认定这种现实,是理想主义的思维方式,信仰还当有其精神的属性,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目的性,不能沦为赚钱或交易的工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