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论诚敬与学佛
至诚心为《观经》上品上生三心之首,印光大师对至诚心作了多方阐发,开示了诚敬的利益、亵慢的过患以及诚敬观修的方法。大师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一》中言简意赅地说:“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增广·卷一》)
1、诚敬是学佛的秘诀
永嘉居士周孟由读王耕心着作,误以为念佛有口传心受的秘诀,印光大师对他开示说:“若有暗地里口传心受之妙诀,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然印光实有人所不得而己所独得之诀,不妨由汝之请,以普为天下之诸佛子告。其诀唯何?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持经利益随心论》虽发其端,未明其概。拟续一二万言,历引古德诚敬之迹与其感应之道,并参己芜语,发挥评论,俾阅者法戒分明,知所取舍,自不至以巨因而获微果,与夫以善因而招恶果耳。斯言已与徐君说之。须知诚与恭敬,非唯学佛宜然。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欲得精一,莫不以此而为基本。观盂子奕秋诲奕一事,可以知矣。”(3)在《与吴璧华居士书》中,大师也开示:“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4)
所谓《持经利益随心论》发其端,就是该论提出这样的论点:佛所说大乘经道符实相,若能竭诚尽敬,礼诵受持,则自他俱蒙胜益,幽显同沐恩光。但以众生志愿狭劣,与夫致诚未极,不能直契。但没有展开论述。(5)
大师说拟续一二万言进一步阐述,就是后来所撰的《竭诚方获实益论》。第一段举汉魏昭师郭林宗和程门立雪故事,说明“学无大小,皆当以诚敬为主”。第二段赞叹如来恩德,启发报恩之心。“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唯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第三段说亵慢佛经的过患,依《金刚经》和《涅盘经》说竭诚恭敬尊重。接着举古德恭敬经典之事迹利益六则,供学人效法。(6)
2、诚敬是学道的根本,摄心的前提
弘一大师刺血写经之前向大师请教法则,大师开示:“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7)高邵麟居士请教心难归一的问题,大师开示:“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8)大师在《慈悲道场忏法随闻录序》中开示:“余惟修行之要,敬为第一。人能主敬存诚,则一切凡情无由而起,本具圣智自然发现,凡一切人我是非、无明贡高以及懒惰懈怠、因循委靡之习气,皆悉消灭。”
3、学佛利益决于诚敬
大师的《持经利益随心论》和《竭诚方获实益论》都是阐明这一点。大师在《复高邵麟居士书二》中开示:“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大师《复马舜卿居士书》说:“泥塑木雕之佛,作真佛敬,小则消灾增福,大则超凡入圣,其利益在自己之诚否,不在佛像之真假也。”
4、感应之道在于诚敬
大师在《石印普陀山志序》中阐述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六种情况,而每一种情况都出于竭诚礼念。“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大师在《复邓伯诚居士书一》中开示:“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
5、往生在于信愿感佛
大师开示:“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 大师在《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中开示:“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
6、诚敬观修方法
主敬存诚为修行之要,大师《复马契西居士书一》开示:“欲得心地唯善无恶,当于一切时处,主敬存诚,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头,随之而起矣。”而诚敬也有观修方法。大师《复张云雷居士书二》说:“礼佛仪式,极忙之人,不便特立,但至诚恳切,口称佛号,身礼佛足,必致其如在之诚则可矣。” “如在之诚”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深心信解,如对目前。”又如礼佛偈:“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阿弥陀佛影现中。我身影现弥陀前,头面接足归命礼。”大师在《复邓伯诚居士书一》中开示:“至于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铜铁等看。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像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足矣。”只有诚敬,才能折服我慢,故大师又教导弟子应“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9)
然而发起诚敬也须因缘,最好的因缘莫过于以苦为师,发真信切愿,所谓“思地狱苦,发菩提心”。大师皈依弟子李智章被绑匪劫去十余日,眼睛被蒙不见天日,加之身体有病,在恐怖剧苦之中,至诚念佛,感应道交,亲见佛现,并被救脱身。事后写信向印祖汇报。(10)印祖回信开示:“若患难临身,果能一念投诚,无不立蒙感应者。以苦恼逼迫,一心求救,其余一切情见,概不现前,故其感应之妙,有不可思议者。……汝果能常将遇难将终念佛之念存之于心,则决定可以于此身报终之时,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愿吾徒智章常存战兢惕厉之心。以期不负弥陀世尊现身救苦之一番大慈悲恩,则幸甚幸甚!”(11)
参考文献:
(1)杜霞:诚:《儒家心学的奠基性观念——试论〈中庸〉“诚”说》,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 Vol.24 No.12 P.1-7
(2)《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3)《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4)《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与吴璧华居士书》
(5)《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持经利益随心论》
(6)《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竭诚方获实益论》
(7)《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弘一师书一》
(8)《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9)《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叶福备居士书一》
(10)智章居士来书,载《海潮音》第九年第十一期和《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二十二期
(11)《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智章居士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