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国学学习的七大原则和七大方法

发布时间:2019-11-03 09:38:26作者:心经全文网

  国学学习的七大原则和七大方法

\

\

  学习国学七大原则
  1.破万卷书,行万里路。
  只有首先博览群书,思维才不会有所局限,有所偏废,行为才不致于走极端,纵观人类历史,对于个人本身以外的世界的无知造成了个人自身的行为悲剧,儒家强调君子不器,一个不能博学通达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君子的,只了解一个方面的人就算最精通也不过是盲人摸象,必定具有思想上的局限性,因为可以认为一个人的发展瓶颈就是智慧的瓶颈,而智慧就是知识的融会贯通。行万里路,则是在破万卷书的基础上,通过行从而达到对于知识的拓展和检验,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对于眼界和思维的拓展,正所谓见识,必先见而后识,近代大儒王凯运也曾提出成大功者必登群山大川以恢宏气概,访四方百姓以充实胸臆。读万卷书和万里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读书不过是死读书,书呆子,只行路不过是贩夫走卒而已。
  2.以悟见道。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技能、工具和方法,更多是思维、修养和境界,是“道”,道是需要悟的,有些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悟性的提高除了需要通过学习以外,还跟家庭、背景、年龄、生活经历、身份以及所处环境相关,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更多是需要悟的,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长度对于能悟出多少智慧是高度相关的。“悟”需要心静,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实践,举一反三。
  3.体验。
  这个体验是指亲身经历,置身处地体会,而是指借助环境的引导,由外向内的引导内心的改变,直指人心。通过国学名胜的风物揽赏获得与文化和心灵的共鸣,借助亲身经历达到最知识的透彻理解,如要想理解佛学文化,一定要去寺庙亲自体验和修行,方能得其精髓。
  4.以艺养心。
  通过艺,如品茶,琴棋书画,六艺等养,内外兼修,形神兼修,达到对于道的真谛的把握,实现思维的通达,智慧提升和人生的逍遥。正如孔子所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5.与高人共语。
  什么样的人称之为高人?在某些方面有作为,有成就,有境界之人。拜于名师之下,与英雄为伍,与方外论道是学习的另外一条路径。通过与高人的接触、交流及沟通,获得智慧的启迪,开启悟性,往往能实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对于学习来说,老师是高人,成功企业家是高人,高僧大德及方外人士也是高人。
  6.明辨。
  明辨既是中庸的原则,也是做人处世求学之法门。只有秉承着明辨的原则,才不会走极端,误入歧途,做人明辨,能从和谐众人,兼容并包。处事明辨,才能通达事理,德服众人,求学明辨,才能博学于理,融会贯通。
  7.立足原典。
  国学典籍众多,各人各有所解读,一家之言,皆可兼收并蓄,但核心的要点在于对原典的把握和理解。
  国学学习的七大方法
  读:中国古代非常强调读书而不是看书,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法宝,全在于开口诵读,通过诵读开心窍,实现天人合一,通过诵读才能出真知,实现孔子所说的“与古人居,与古人谋”。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习:温习,反复实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样的经典,学习一百遍,就会一次比一次深刻,通过习,达到对于真理的无限接近,通过习,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过渡,通过习,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在习的过程和超越中,获得学习和人生的快乐。
  问:问是中国传统里最得要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也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要不懂装懂,多向他人求教,这样才能不会迷惑。
  省:不断总结反省。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每日的行为,是否有过错,是否合乎道,是否有改进的地方,省是儒家成为君子的第一法门。君子终日乾乾,夕若惕。
  辩:即辩且论,辩论方能出真知。在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思想都是通过反复辩中提炼出来的,春秋战国时期,辩士成群,辩论成风,在辩的过程中明析事理,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在辩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碰撞,魏晋时期,清谈成风,也是辩的延伸。儒家认为,学习需要聚志同道合之友,在辩的过程实现思想的升华和思维的开阔,孔子认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行:儒家倡导知行合一,在运用的过程中实现知的运用和提升。中庸的学习强调笃行,需要不断把所学的知识和所悟的智慧运用到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儒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行。毛泽东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是强调行的重要性。
  爱:儒家认为泛爱众,而亲仁。佛家讲布施是是修行成佛的法门。只有广泛的把所学所知所行奉献给更多的人,让人更多的人了解国学,改变自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爱树德,方为立身传道之本,以大爱行于天下者,方得福慧之真谛。
  国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终身的过程,以有涯之吾身,求无涯之为学,要想把握国学智慧的精髓,更需要一颗平常心,不急功近利,不浮躁,同时在坚持中超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