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佛法为修道,修道为成佛;想要成佛,必须学佛法;学佛法,一定要修道,修道才能成佛,这是一定的道理。在修道的期间,所行所作,要超出世间人的思想和行为。世间人过著家庭的生活,贪图快乐、贪图自在、贪图享受。出家人的生活,正是相反,是舍弃快乐、舍弃自在、舍弃享受。所谓‘舍不了死
,换不了生;舍不了假,成不了真。’把假的放下,把真的拿起来。那么,学佛法,要修道。道究竟是什么样子?什么形相也没有。所以老子说: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谓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这是老子在《清净经》所说的一段经文,将‘道’字分析的很清楚,可作为参考。在佛教中传说,老子乃是大迦叶尊者的化身。因为大迦叶尊者欢喜老,可是人老志不老,在年迈之时,还精勤修头陀行,吃人所不能吃的食物,穿人所不能穿的衣服,住人所不能住的地方,这就是他所留下的十二条苦行,使后世佛教徒奉为圭臬。 据说老子在他母亲的腹中,住了八十一年。为什么?因为老子在往昔的时候,曾经研究过易经,颇有心得,对于生辰八字,很有研究。所以要选择吉祥的年月日时,方肯出生。可是遇到好年,没有好月。有了好月,又没有好日。有了好日,又没有好时。一等就是八十一年,也没有找到吉祥的年月日时四好。结果出生时,头发白了,胡子也白了,可是精神很好,所谓‘鹤发童颜’,没有老态龙钟。因为这个缘故,人们都称他为老子。 老子生于东周时代,与孔子同时,史书记载:‘孔子问礼于老聃(老子),退而有犹龙之叹。’他作过周朝守藏吏(图书馆馆长),后来驾青牛,过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知之,求得其道。老子为说《道德经》二篇,上篇言道,下篇言德,有五千余言。其后不知所踪。 老子研究天文学,又研究地理学,关于人文学更有研究。所以他写了一部经,名为《清净经》。在经上说: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宇宙虽然大,但是由道所生。若是没有道,则天地、星辰等,什么也没有,皆混沌了。因为有道,所以生天生地生万物,生仙生佛生圣人。道究竟是什么?道是无形无相,有一股生生不息、化化无穷的作用。也就是O—有那种能,所以才能生天生地生万物,生仙生佛生圣人,这都是从O性中生出来的。 大道无情,运形日月:大道是没有感情。对万物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不像我们感情用事、有人情、有爱情。出家修道,又有道情—你看!弄出这样多的情!修道要绝情,要无情,一点感情也不要有。所谓‘扫一切情,断一切欲。’有人说:‘那岂不是麻木不仁吗?’不是的。这是超出世间法的现象。 日是阳之精,月是阴之精,随著轨道而运行不息。故而分春夏秋冬四季,详细分析有二十四节七十二候。这节候皆由日月旋转而生的。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大道没有一个名字,可是一切万物,皆从大道中生出,而长养一切万物。这种境界,越研究越是奥妙无穷。 我在十六岁时,曾经作了这样一首偈颂: 万物因道生,得者自通灵, 悟彻个中理,菩提不减增。 大意是这样:所有一切的一切,皆因道而生出。谁要得到,谁就有智慧,通达无碍,明了一切。能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佛为什么能这样?因为得道了,开悟了,证佛果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因为我们的习气毛病,东拉西扯一大堆,始终不改过自新,搞得乱七八糟,仍是分别不清楚。如果得到大智慧,自然明白各种的妙理,对于觉道,也不增也不减,因为已经到无学位之处。 吾不知名,强名谓道:老子说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可是我勉强给它立个名,就叫‘道’吧!接著再为它下个注解。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这个道,有清,也有浊。清净到极点,就浊了。浊到极点,就清了。这个道,有一种自然的性,好像电力一样,又有动、又有静。动者为阳,静者为阴。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天是清的,清气上升为天。地是浊的,浊气下降为地。天是动的,日月运行,星辰移动,皆在动。地是静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皆在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男人属于清净之体,女属于污浊之体。男是动的主外,为事业而奔波忙碌。女是静的主内,相夫教子、管理家务。夫妇分工合作,建立美满的家庭。现在男女平权,经济平等。甚至搞同性恋,这是违背天地阴阳之理,造孽太深,定堕地狱。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从根本上流落到末稍上,堕在六道轮回中,生为人或非人,这就生为有情的动物。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以人来说吧,就有种种不同的种族。有的颜色不同,有的相貌不同,有的身材不同,有的性情不同。总而言之,有种种不同的异相。非人的动物,可想而知,更为不同。万物包括有情与无情的众生,有情众生是动物,无情众生是植物和矿物。 各位仔细想一想,如果不认真修道,不如不出家。在家可以吃喝玩乐,随随便便,无拘无束,无挂无碍。既然出了家,再不修行,那么出家一场,究竟做些什么?岂不是愚痴到极点?实在太可怜!出家就要特别修行,才算没有白出家,没有浪费时间,没有辜负当初出家的愿心。 要了解出家的目的,是为开悟,为成佛。若半途而废,生退转心,则上对不起诸佛、父母、师长的期望;下对不起众生之寄托。它们都在等待我们去度,出离苦海,这样一来,就令他们大失所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