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俗语佛源(T)1

发布时间:2024-02-08 01:04:33作者:心经全文网
俗语佛源(T)1
  第18页 共22页
  昙【昙花一现】梵语“优昙钵华”(udumbara)和简称,或译作“优昙钵罗华”、“邬昙妙华”、“优昙华”,意思是祥瑞灵异。《南史》有“优昙华(花)乃佛瑞应,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世”之语。此花产于喜马拉雅山附近和斯里兰卡,树长一丈余,叶四五寸,花呈壶状,隐于花托。开花时间很短,俗称昙花一现,佛经中常用来比喻佛法难闻。《法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意思是说,《法华经》所宣扬的妙法希有珍贵,不是经常可以听到的,就像优昙钵花的开放难得遇见一样。现在人们常用昙花一现来譬喻稀少而又易亡失的人或事物。(无名氏)
  醍【醍醐灌顶】“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视为“世间第一上味”,而且认为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佛教常用“醍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槃”、“佛性”等。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阇黎(规范师)时,“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见《大日经疏》卷十五)后来,诗文中多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如唐·白居易《嗟落发》诗:“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又如《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便好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李明权)
  天【天花乱坠】传说佛说法时,诸天感动,撒下香花作为“供养”和皈教。如《心地观经·序分》云:“六欲诸天来供养,天花乱坠遍虚空。”又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时感动上天,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后多形容讲经说法,有声有色,极其动听。亦指言谈虚妄,不切实际,或用甜言密语骗人,如《红楼梦》六十四回:“说得天花乱坠,不由的尤老娘不肯。”又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凭那哥哥说得天花乱坠,只是不肯回去。”(无名氏)
  天【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天,梵语deva,包括三界的诸天(可参见“诸天”条)。中国古代把“龙”列为“四灵”之一,印度人称“龙”为Naga(那伽),形态与中国土生的“龙”略有区别,似是摩竭鱼(鲸鱼)与中国龙的混合物,佛经上称“龙力不可思议”,并有不少龙王护法和故事。如释迦太子降生时,九龙吐水,为他灌顶。其他六部众为:夜叉:勇健、轻捷,如守护佛寺山门的执金刚夜叉,毗沙门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将军。乾闼婆:意为“寻香”,吸香气为食,从属于天帝释,能凌空作乐。阿修罗:意译为“非天”,身大好斗。迦楼罗:居住在四大洲大树上的金翅鸟神,双翅展开有三百多万公里。紧那罗:歌神,帝释属下,似人而有头角。摩睺罗伽:大蟒神,人身蛇首,乐神。《卢至长者因缘经》谓:“尔时四众,天龙八部,四众围绕,王及大众,五体投地,为佛作礼。”几乎每部经都有类似的场面。亦写作“天龙神王”、“八部天龙”。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王敛舍利,用金作斗量,得八斛四斗,诸国王、天龙、神王,各得少许。”又如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灵山在,八部天龙礼我言。”(李明权)
  天【天魔外道】“天魔”,居欲界天顶及色界天顶,领执世乐,故生邪见,憎嫉贤圣涅槃道法。“外道”,史料载有六师外道,经上说有九十六种外道,“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楞严经》说:“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着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洗心非正”是说不能以正法洗心。佛教认为,凡修禅定,先须洗涤从前所有邪恶知见,如同除去毒蜜,方可贮藏甘露。一有不尽,便足以致魔。“阴魔”依身心而起,“天魔”等则是外魔入心。若能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可奈何。“外道”也足以成为修道的障碍。如《楞严经》卷一说:“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娑毗迦罗”译言“金头”或“黄发”,谓其发黄如金,为外道名,由他所传幻咒,自言先从梵天所说,称为先梵天咒。这是外道名。由他所传幻咒,自言先从梵天所说,称为先梵天咒。这是外道妨道的一个例子。后沿用以指邪门歪道。如《朱子语类·论语》:“淳于髡是个天魔外道,本非学于孔孟之门者。”也作“邪魔外道”。见于《药师经》卷下:“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沿用如《儒林外史》第一回:“若是八股文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禹振声)
  天【天女散花】典故出自《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维摩诘大士在丈室中“示疾”(故意显示有病,借题发挥)说法。时丈室中有一天女。为了试探会上大众的道行,把花瓣撒向他们。花瓣飘到菩萨众的身上,纷纷掉落地上;而碰到弟子们身上,便紧粘不掉。天女对弟子们说:大菩萨花不著身,是因为他们没有“分别想”。你们还有“分别想”,因此花瓣就粘在身上了。后用“天女散花”形容大雪纷飞,也形容抛撒东西。如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龙王献水,喷车马之尘埃;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又如宋·陆游《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梅兰芳曾据以改编为剧《天女散花》,领衔主演,名噪一时。(李明权)
  天【天堂】三界六道轮回中的一处,包括欲界中的六欲天,色界中的四禅十八天和无色界中的四空天,在“六道”中,“天堂”的福报最大,如寿命极长、身量极高、享受各种欲乐等。佛家认为,要生天堂,必须广修诸善。慧琳《均善论》说:“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天堂”虽然是与“地狱”相反的概念,但是,一旦“天福”享尽,仍不免轮回,包括堕落到“地狱”去。“不知是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佛遗教经》)后以天堂比喻美妙的境地。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说:“斋,常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寥亮,谐妙入神……往得观者,以为至天堂。”江南风光秀丽、物产丰庶,南宋以后更加繁华,故民谚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例如元·奥敦周卿《折桂令·西湖》云:“春暧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李明权)
  俗语佛源(T)2
  跳【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如来佛”即佛,“如来”是佛的十种尊号之一。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却无论如何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此俗语比喻不管有多大本事,用尽解数,也摆脱不了某种力量的控制。如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六章:“果不出所料,眼前这一套全是美国顾问处的设计,可是不管严醉有天大本事,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李明权)
  铁【铁树开花】铁树,也叫苏铁,热带一种常绿乔木,多年开花一次。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或非常罕见的事物。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焦山师体禅师》:“铁树开花,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俗谚喻事难成叫铁树开花,言铁质树木不能开花,无开花结果之事。宋·圜悟《碧岩录》四十则垂示曰:“休去歇去,铁树开花。”《续传灯录》三一:“淳熙乙亥八月朔出微疾,……逮夜半,书偈辞众曰:‘铁树开花’。”《种电钞》注释:“宗师家到大休歇处,领铁树花开劫外春,不是尽细识人争得如此乎?”(纯一)
  同【同床异梦】谓同时睡在一张床上,却各人做自己的梦。比喻貌合神离,虽然同做一件事情,或交往密切,而各人有各人的打算。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但彼等乌合之众,同床异梦,一战即溃。”一般认为这句俗语出于南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乙巳春书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论到孔子哉?”其实,可以溯源至北宋禅宗的《景德传灯录》卷三十:“山僧虽与他同床打睡,要且各自做梦。”谓各自的境界不同。(李明权)
  头【头上安头】比喻事物累赘繁复,弄巧成拙,称为头上安头。如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添足,何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其意义与“画蛇添足”相似。这个俗语本于禅宗。《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唐代有个元安禅师,是著名的临济宗义玄禅师的弟子。元安在临终时对大众说:“我不是明天就是后天要同你们告别了,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这个不是,即斩头求活”。所谓“这个,就是禅宗“直指”的“心印”,教中称为“平等不二”的本体——“如如”。“心印”或本体是不能通过“理路”去进行思量分别的。说有,就“增益谤”,喻如“头上安头”;说无就是“减损谤”,喻如“斩头求活”,如此等等。(李明权)
  头【头头是道】原是禅语,指开悟以后的境界:心境融合,内外打面一片,乃至吃饭穿衣、挑水打柴、一举一动、开口闭口,无一事不与“妙道”冥合。所谓“头头是道,法法本圆成”(《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世间唯诗家与禅家相近,因此诗家亦用“头头是道”来形容通灵入妙的“化境”,亦称“禅趣”。宋·严羽《沧浪诗话》指出,学诗有“三节”功夫,“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又宋·胡仔在《茹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二中称誉杜甫《红樱桃》诗谓:“此诗如禅家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者。”后亦用“头头是道”谓语言、举动左右逢源,无一不合规矩。如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其癖好与余同……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李明权)
  投【投机】彻悟的意思,合乎佛祖心机谓之投机。据说佛陀度生,应机说法,根据不同根机,宣说不同法门。《法华经·普门品》:“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是指观世音的三十二应,也就是他的应机说法。观世音尚且如此,佛陀当然更是这样。《续传灯录·法光禅师》:“使言言相副,句句投机。”如果话不投机,多说无用。所以俗话说:“话不投机一句多。”(见《古今杂剧》)。(今多作“半句多”)“投机”还有见解相同、意见一致、气味相合之意。后引申为“投机倒把”、“投机取巧”等,对那些不坚持原则、看风使舵的人,称之为“投机分子”。(无名氏)
  退【退转】佛教原有“不退转”或“退转”之说。“不退转”谓精进佛法,不断地增长功德善根,不再退失、转变。如《无量寿经》卷上:“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不退转”亦指经一大劫修行所达到的菩萨阶位。反之“退转”则指退失道心,减失道行。如南朝陈·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法师今若退转,未必有一称心,交失现前十种大利。”后俗语中指退回、转头。如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如果偶有个不肯退转,因而受害的,公论家便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李明权)
  托【托塔天王】在“四大天王中”中,托塔天王最为中国民间所熟悉。梵名毗沙门(Vaisramana),即北方多闻天王。其形象一般为绿身。相传唐天宝年间,胡兵犯安西,托塔天王化身为金甲神人却退敌军(见《僧史略》卷下),朝廷敕寺院置别院供养。《陀罗尼集经》卷一谓该天王“左手执矟拄地,右手擎塔”。而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则谓:“其塔奉释迦牟尼佛,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卷十九指出:“《宣和画谱》:陆探微有《托塔天王图》。余于《曲园杂纂》三十六引《元史·舆服志》,见托塔天王之说有所本。今乃知六朝时早见于图画矣。”提到托塔天王,就会想起唐初名将李靖。元·杨暹《西游记》杂剧中已有“毗沙门下李天王”之说。明代小说《西游记》则把北方多闻天王和托塔天王分为两神。其第四回谓:“王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那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托塔天王如何与李靖联系在一起,情况不详,或为民间讹传附会(参见《文献通考·郊社考》)。(李明权)
  拖【拖泥带水】禅宗反对在语言文字上纠缠不休,主张依靠自力去顿悟解脱,一超即入佛地,称为“单刀直入”、“斩钉截铁”。如《五灯会元》卷九:“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又如《祖堂集》卷十二:“郡王之剑,不伤万类;烈士之刀,斩钉截铁。”相反,不直截了当,喜欢在事相、文字上绕来绕去,不能直探本源的,谓之“拖泥带水”。如《景德传灯录》卷二九:“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愧。”又写作“和泥合水”。如《五灯会元》卷十四:“惺惺底筑著磕著,懵懵底和泥合水。”后用拖泥带水比喻不爽快,不简洁。如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说:作诗“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

。又如茅盾《子夜》:“乡下人的脾气是拖泥带水的,又要借债,又舍不得田。”(李明权)
  ——文章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