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信愿法师:往生者依念佛之信否,不依罪恶之有无(一)

发布时间:2024-02-17 01:03:31作者:心经全文网
信愿法师:往生者依念佛之信否,不依罪恶之有无(一)

【决定往生语录】往生者依念佛之信否,不依罪恶之有无(一)

第四十二段文仍然是法然上人所开示的法语。这段法语是回答安乐法师的提问。安乐法师是法然上人的一位出家弟子,后来法然上人年老的时候,带来法然上人苦恼的一位出家弟子。

法然上人《诸弟子之问答》云:

【安乐问:如我等之辈,难持十重,常起妄念,又不能勇猛精进,唯不顾自身之善恶,仰凭弥陀本愿,思决定往生,如何?

上人答:此事当然也。总之,生决定心者,应得往生之人也,烦恼罪恶等之往生障不障者,凡夫之心虽不能觉知,相应本愿之念佛者,不能障碍此,无有妨碍往生之罪也。往生者,依念佛之信否,不依罪恶之有无。已许凡夫之往生,岂嫌妄念之有无耶?】

这个问答法然上人说的非常的好。但是,这样的道理,如果不圆融体会的了解,往往会误解阿弥陀佛的本愿教法,所以学习阿弥陀佛的本愿净土教法,如果能建立圣净一如的道理,那相信修学阿弥陀佛教法,思想观念就不会有所偏差。

安乐法师问他的师父,法然上人一个问题。因为安乐法师是一位出家人,所以所问的这个问题,是相关出家人守戒念佛的问题。虽然是说出家人,守戒念佛的问题,但是有一些道理是通于在家人,因为出家人守出家菩萨戒,在家人也要守在家菩萨戒。

“如我等之辈”,我等之辈就是如我等出家人这样的人。出家人的戒律持守,跟在家人的戒律持守当然不同,所以下面说“难持十重”就是指出家人所守的出家菩萨戒。因为出家菩萨戒有十条根本重戒,四十八条轻戒,在家菩萨戒是有六条根本重戒,二十八条轻戒。出家人所持守的出家菩萨戒,出自于《梵网经》,在家人所持守的在家菩萨戒,出自于《优婆塞戒经》。不管是出家人的菩萨戒,或在家人的菩萨戒,要持守菩萨戒,持守到不犯戒,实在是非常不容易,因为大乘菩萨戒是心戒。心戒的意思就是,持守大乘菩萨戒,是起心动念就会造成破戒,譬如说杀戒,你心里起了杀人的念头,你还没有拿刀杀人的行为产生,就已经破戒了,所以大乘菩萨戒好不好持守?不好持守。小乘戒是身戒,也就是看你是否有行为的造作之后,才有破戒没破戒的问题。譬如说八关斋戒,在家人所持守的,以在家人一天一夜持守八关斋戒,做出家人一天一夜的修行

。八关斋戒是小乘戒,所以八关斋戒的第一杀生戒,你要杀害一个人,是要实际的行为造作了,譬如说拿刀杀人,这样才犯了杀戒,如果你只是心里想要杀人,但是行为没有造作,还不犯戒。但是大乘菩萨戒,是心里想了就犯戒。大乘菩萨戒跟小乘菩萨戒的差别在这里。

安乐法师问法然上人,“如我等之辈难持十重,常起妄念”,这真的一点都没有错,出家人虽然出家修行,但是如果是随业流转而来的凡夫出家人,要持好十条根本重戒,内心不起妄念,这几乎不可能。因为大乘菩萨戒是心戒,所以起贪瞋痴的妄念,起不好的恶念,就很容易犯了菩萨戒。起心动念相应恶法,贪瞋痴三毒烦恼,在我们凡夫而言,谁不经常起这样的恶念?所以大乘佛法讲,贪瞋痴不除,是名大破戒。我们贪瞋痴除掉了吗?没有!出家人也一样是凡夫,菩萨来示现的出家人另当别论。以信愿而言,我是一位凡夫僧,我的内心也是经常会起妄念,所以十条根本重戒,四十八条轻戒,要修持到不破戒,那是很难,所以安乐法师才会说难持十重。安乐法师、法然上人,是八、九百年前的人了。八、九百年前的人,和现在的人做一个比较,八、九百年前的人,是很有善根的人。不要讲八、九百年那么长久的时间,就同样以我们台湾来说就好,三十年前的人,跟现在的人做一比较,三十年前的人比较有善根,三十年前的人比较忠厚老实,你们有感觉到吗?所以轮回一世不如一世,越末法人根越臝弱,根器越下劣。三十年前的小学生,在学校念书很听老师的话。以信愿个人,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怎么敢跟老师顶嘴,现在学生跟老师顶嘴算什么,一不服气就马上请父母来了,请记者来了,请立法委员来了。老师都不太敢骂学生,老师转头写黑板,学生书包就丢过来了。所以人的根性,远离佛陀的时间越久越下劣。两千五百多年前,能够降生在印度,跟佛陀同一时代,受佛陀教化的众生根器,比我们现代人的根器,要好的太多太多了。

所以,安乐法师所问这个问题,“如我等之辈难持十重,常起妄念,又不能勇猛精进”,如果安乐法师他们那时代的人,不能勇猛精进修行,那我们现代人更不会勇猛精进的修行。

“唯不顾自身之善恶,仰凭弥陀本愿,思决定往生,如何?”意思就是说,像我们这样的人要持戒,也没有办法持到非常的精严,内心经常起妄念,修行又不能勇猛精进,所以只好不顾自身之善恶,仰凭阿弥陀佛的本愿,内心思惟决定往生,如何呢?

法然上人回答,一开始先说非常肯定的:“此事当然也”,当然是这样,下面才说道理。

“总之,生决定心者,应得往生之人也。”心中生出念佛决定往生的心,这样就应该得到往生决定,这样的人就是往生之人。

“烦恼罪恶等之往生障不障者,凡夫之心虽不能觉知,相应本愿之念佛者,不能障碍此,无有妨碍往生之罪也。”这段话是就法而言,一点都没有错。阿弥陀佛的本愿妙法,本来就是如此。众生的烦恼罪恶,是不是会障碍往生?在凡夫的心中虽然不能觉知,事实上我们经常在研究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我们知道,烦恼不能障碍众生的往生。但是对有的人而言,烦恼会障碍众生的往生,所以听闻阿弥陀佛的本愿道理,用圣道门与净土门的道理来思惟,那或许你对于净土法门的了解会更圆融。

修学净土法门有三个阶段,你在心中反问自己,你现在是在哪一阶段?第一个阶段,站在一棵树的底下看这一棵树;第二个阶段,站在一片森林当中,看同样那一棵树;第三阶段站在一座高山上,看同样那一片森林的同样那一棵树。这三个阶段所看的那一棵树完全一样,但是三个阶段的视野角度不一样。修学阿弥陀佛净土教法的人,不要一直停留在一棵树底下看这一棵树,应该慢慢的进步,站在一座高山上看一棵树,你的视野就非常的宽广,一片森林里面的每一棵树,你都看到了。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相信阿弥陀佛的本愿,你如果用站在一座山上,看一片森林的同一棵树木,那我相信,你对法然上人开示的道理,就不会误解。

“相应本愿而念佛者,不能障碍此”,相应阿弥陀佛本愿的念佛,罪障不能妨碍往生。

“无有妨碍往生之罪也”,你的罪业再怎么深,你一心念佛想要往生极乐世界,任何罪业都不能障碍你的往生。但是如果你起烦恼,我不愿意念佛了,我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那你放弃念佛,放弃求生极乐世界,这样的烦恼,会不会障碍你的往生?当然会,所以道理你一定要深思,了解法然上人所说的道理。就法而言,“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对十方每一位众生(烦恼再怎样深重)的救度,通通无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无碍,碍不在阿弥陀佛,碍在众生。信愿助念过的亡者,超过一千个,有念佛二十六年的,死后三十六小时,身体硬梆梆,眼睛瞪的大大的,嘴巴张的很开,念佛二十六年,阿弥陀佛难道不要救度他?为何他会死的这么难看,死了三十六小时,连续不休息的让人助念,有这样的善根福德因缘,死了之后三十六个小时,眼睛还是瞪得很大,嘴巴还是张的很开,难道是阿弥陀佛的救度有了问题吗?不是!是亡者的本身有了问题,所以问题都绝对不在阿弥陀佛,问题都是出自于众生。

你我同样都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一场大地震发生了,有的人马上夺门而跑,有的人就坐着等阿弥陀佛的现前。信愿在本愿山弥陀讲堂说《善女人往生传》。《善女人往生传》总共收录一百四十一个善女人念佛、修行往生极乐世界的故事。这一百四十一个善女人,有专修阿弥陀佛,有杂修诸行。不管专修、不管杂修,在临命终都有共通的特色:第一,很多善女人几乎都是念佛修行到预知时至,不管修专或杂修:第二,一定还没有断气,临终见佛菩萨来迎,见莲华来迎;第三,也有不少的善女人,说偈颂法语跟家亲眷属与外人鼓励,然后坐着往生、站着往生,很自在的很多。

同样念南无阿弥陀佛,各人对往生的愿心也不同,有的人虽然说要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境界现前,贪名逐利,比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心还要强。你真的想往生极乐世界吗?如果感情、名利、金钱、权势、财宝、五欲、亲情,跟往生极乐世界做一比较,你真的会把往生极乐世界排在第一吗?你要问问你自己,因为终有一天你临终会到来。

《善女人往生传》就讲一个善女人,她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实在很值得我们为她竖起大拇指,一流的,真正想要往生极乐世界,她就是一个纯真信仰阿弥陀佛,认真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因为过去可能与人结怨,所以邻居放火烧她的房子,所以她赶紧逃出来,没有埋怨对方。有一天到寺院参加佛七法会,有出家人问她:某某人!如果妳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有人放火烧妳的房子,妳如果被火烧到了,妳要如何呢?她说:“此身可厌(这个色身肉体,真的是值得厌恶的),如果我被火烧到,我就可以乘这个机会,往生极乐世界。”你看,她的心都是安住在往生极乐世界,房子着火了,她心里想的是往生极乐世界。

过了一年多,这个邻居又向她放火了。这个时候如果一般人,诸位菩萨,你我大概赶快冲出去了,先逃命要紧了。这位善女人不是。她觉得,此身可厌,五浊恶世留恋无用,所以她做了一个动作(那动作一做出来我们就知道,她真的百分之一百是求生极乐世界,要不然不会做那样的动作),拿木鱼来敲,叩叩叩-南无阿弥陀佛,叩-南无阿弥陀佛,叩-……清脆的木鱼音声,低声慢慢的念佛。房子着火了,她没有拼命逃出外面,就这样被火烧死了,往生极乐世界了。在焚烧的家宅,充满了烈火浓烟。有人看见浓烟烈火覆盖这位善女人家的房屋,然后看见一道金色的光芒,向西而去。

火烧之后,这位善女人的亲人,找寻这位善女人,在灰烬之中,看见这位善女人的尸骨,趺坐在地上。

跏趺而坐在地上,很不可思议。那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有没有这样的百分之一百?

这样的实例不是告诉我们,有火灾了,我们要在火灾的房子里,让火烧死了,不要跑出去,不是!

这样的实例在启发我们,连这个色身都不要了,一心想要往生极乐世界,何况色身之外的身外之物?如果你的心是这样,那怎会不往生极乐世界?不管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都不会将你打倒,对不对?你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你怎么会不要念佛?你怎么会放弃求生极乐世界?

所以,“无有妨碍往生之罪也”,法然上人讲的太好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