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婚礼”最早是太虚大师践行“人间佛教”的一种方式,在台湾、香港、东南亚早已盛行,大陆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但是,这种与佛教相结合的婚礼长期以来一直遭受着许多质疑,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种种争议,那么佛化婚礼值不值得提倡?怎样举行“佛化婚礼”更如法,更有意义,从而让婚姻和家庭通过信仰得以提升?本期视点 观点栏目邀请法师、专家学者、网友分别围绕佛化婚礼值不值得提倡?佛化婚礼能否在寺院举行?出家人是不是适合做证婚人?佛化婚礼的形式应该怎样?佛教应该如何对待婚姻、家庭?5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1、佛化婚礼值不值得提倡?
澳洲法界佛学会会长、本站特约评论员行愿法师:佛化婚礼不是提不提倡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佛化婚礼的举行更如法如律,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佛教伦理的基本原理是缘起,缘起的世间,缘起的众生,缘起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特殊性与共性。佛法不共于世间一切宗教的核心原理就是“缘起”(巴利语Paticca-samuppada),宇宙万物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离散而灭,一切都遵循缘起的法则。在《杂阿含经》卷二(大正二 一二下)中,佛陀说:“我论因说因……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佛法的重心是放在“有情”生命问题的解决上,同样,佛法的弘扬也要遵循缘起的法则,不能背离缘起。众生是缘起的,众生的根性不同,学佛人不是人人都要出家,趋向解脱。就世间来看,就有乐于在家学佛修行的一类众生,这是人天善法的正行,也是出世圣法的根基,出世间法是建立在人天善法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家佛教徒的生活方式中,出生、成长、成家、立业这是人生的必然过程。
佛化婚礼是不是值得提倡?这是21世纪人间佛教弘扬中,佛教宗教仪式仪轨适应时代需求的一种方便形式,因为西方基督教的婚礼让基督徒们有归宿感,神圣感,而佛化婚礼同样让佛教徒们感受到三宝的祝福,婚礼男女双方的誓言。
在澳洲,一些佛教徒的婚礼都是在寺院举行,按照佛教基本的仪式,简单实用由寺院的住持为他们证婚,非常的殊胜如法。如果佛教徒结婚却要到基督教的教堂请牧师证婚,身为佛教徒不觉得太奇怪吗?所以,佛化婚礼不是提不提倡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佛化婚礼的举行更如法如律,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佛化婚礼是人间佛教弘扬中的一种方便度众形式。人间佛教菩萨道精神是入世的佛教,它与现代社会众生的因缘息息相关,不是隐遁山林个人解脱的佛教。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缘起的世间,缘起的众生,缘起的修道因缘,人间佛教菩萨僧的因缘就是尽力推动世间一切善法,接引一切有缘众生离苦得乐,趋向解脱!人间佛教菩萨行者在自利利他的弘法利生中,为庄严国土、净化世间而努力!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泰宁庆云寺住持本性法师:不提倡、不反对。或者说:默认
佛化婚礼在现今社会的逐渐流行,不可避免。
如何看待?
其逐渐流行,说明:有社会需要。
本着度生的精神,有社会需要的,只要不违法、不违戒,就要给予接受。
当年,女性要入僧团,一段时间内,佛陀一直不肯。佛陀认为,女性之入僧团,对僧团是有促进,但也有伤害。后来,佛陀还是同意了。也就是说,明知有伤害,佛陀还是接受了,因缘所致啊。
今天的佛化婚礼,既不违法也不违戒,也已经这样了,给予接受乃情理之中事,不必再作争议。但态度还应是:不提倡、不反对。或者说:默认。
上海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秘书长,宗教所研究生导师刘元春教授:众生欢喜,佛欢喜!
佛化婚礼,原本是个不需争论的问题。因为,佛法的智慧就在于随顺善缘,成为让众生欢喜的增上缘。我们支持佛化婚礼,有这样的几点想法:
第一、可以表明佛教对待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
长期以来,人们多误以为佛教是个逃避社会现实而使人悲观、消极的宗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人们没有真正理解佛教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不知道佛教的教化特色在于从“人生诸苦”入手,从而引导大家破除短视短暂的“自我偏执”,实现精神的提升与超越,充分享受到“常乐我净”的真实快乐。一句话,佛教精神原本在于让人快乐和欢喜的,并为此设立了“五乘佛教”,引导大家追求真正真实的大快乐大欢喜。五乘佛教中,人乘佛教是基础,让人珍惜人生,脱离恶趣,在佛法真理的引导下,过好现实的伦理生活。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单元,婚姻又是家庭必不可少的媒介。婚姻家庭是人类伦理的基础,是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没有家庭人伦的合理,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和谐与祥和。没有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没有一个个和美的婚姻家庭,佛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人乘佛教就在于能够充分肯定人生伦理的价值,并给予赞叹和助益。
佛教讲出世,在于引导人们精神超越,更好的坚守人伦道德,绝不是消极避世。佛教对待社会人生的态度,是赞叹与珍惜,是乐观与超越。“人成即佛成”,美好的人生,便是佛的情怀,便是佛教的愿景。
第二、可以成为佛教导化世俗的一种教育方式。
提出或者希望佛化婚礼的人,至少对佛教是不反感的或者是有亲近感的。人类不论哪个民族的、哪种文化环境中的,都十分看重婚礼的举办,都是把婚礼看做人生关头的一件大事。原因大概在于婚礼成为一个人人生的分野,婚礼之后意味着正式进入自己的家庭空间,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依循一定的社会伦理去生活去奋斗。从此,社会增加了一个新的家庭,而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生活在多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长幼关系、亲缘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上下关系、信仰关系,等等,都将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直接关系着个人的幸福、家庭的稳定、社会的祥和。
我们能看到的婚礼中,常常都有介绍夫妻双方爱情经历、心路历程、婚姻誓言等程序,此时的新人们应该说是最为纯真的时刻,他们将突显各自的情操与品格,展示各自的信约与理想,来接受亲人们的祝福与赞美——同时,也接受大家的见证与监督。假如这个时候,有人用佛法的智慧来开导新人们,如何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如何遵循社会人伦道德,如何信守社会与家庭责任,如何能提升个人品格与情操,如何能面对挫折与困难,等等问题,那么,我们相信这是对新人们最有用的祝愿!
第三、可以推进佛教贴近生活的一种有效方法。
婚礼是喜庆的,所以,人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新人们惊喜让来宾们欢喜。当然,一些传统的民俗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现代的婚礼越来越奢华,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那么,怎样既让人们欢喜,又能提倡好的风尚,这将成为包括佛教界在内的一种社会责任。
因此,婚礼的形式很重要。佛化婚礼,如果要人们喜闻乐见,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严肃的教化功能和一成不变的规程。如何既能起到佛教教化功能又能符合人们追求喜庆的期待,既能不违背佛教的礼仪庄严又能契合不同社会人群的审美情趣,这是需要一种大智慧的,也是佛化婚礼面临的最主要挑战。
佛教常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如果我们能够依据佛法精神与佛教礼仪,借鉴包括基督教等其他宗教、有关民俗的经验,加以创造,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佛化婚礼文化”,也将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有益贡献。
第四、可以凝聚佛教服务社会的一种持续力量。
就世俗层面上讲,人一生最重要的几个节点是出生、成长、婚姻、病老、死亡。针对这些人生的关头,一种宗教是否能够参与其中,是某种宗教发挥社会影响力的基本媒介。所以,任何一种宗教都十分关注人的生老病死,并设置了针对人类婚丧嫁娶的种种功能形制与诠释,依此增强其社会影响力与凝聚力。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等世界性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仪式,发挥其宗教教化与社会组织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某种宗教的社会力量,就在于其是否可以发挥对人们最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
佛教一直讲“入世”,目的原本在于对人世生活的关心与导化。但是,长久以来,人们错误的认为,佛教的入世修行只应当在于理性的解说,属于阳春白雪,不能也难以面对最基本的生活伦理和形态,不能与“下里巴人”很好的沟通,甚至也不屑于参与“世俗的”生活伦理讨论。因此,当谈起佛化婚礼之类的事情时,还很难适应。于是,就产生了佛教被人看做“不是宗教”的极端问题。
其实,佛教界早已有高僧大德们积极推行佛化婚礼的活动了。不久前,我在台湾宜兰别院看到了星云大师主持佛化婚礼的照片,很是庄严和温馨,体现了佛教亲和人间的精神。这些年,在上海等大城市里,一些著名寺院也时常为信徒举办佛化婚礼,获得社会的好评。大家在庄严活泼的仪式上真诚互动,营造出纯净高雅的氛围,将婚礼转化成砥砺信念的力量,其积极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一种宗教,对待信仰者或者一般社会人群缺乏真实的关爱,缺乏对人们最基本生活的参与和导化,就将失去引领人们思考未来追求理想的力量,就将丧失亲和人间的现实魅力。
当然,在支持佛化婚礼的同时,也不能不提出一个担心:切忌佛化婚礼“产业化”。也就是说,我反对寺院将佛化婚礼演变成“创收谋利”的一种手段。因此,建议准备开展佛化婚礼的寺院或者居士团体,首先应当明确一个原则:只为佛化,不为谋利。我们期待,佛化婚礼,能够成为推动社会人伦道德发展和提升的积极力量,能够成为佛教化世导俗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够成为倡扬人类文明风尚的一种媒介,为和洽人伦、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佛教教授、博导 本站特约评论员徐文明教授:对于婚姻这一人生的重大事件,佛教必须满众生愿,为之服务并对其进行引导
时常在屏幕上看到青年男女在教堂结婚的热闹场面,便感慨为何看不到法师为佛教信徒证婚,如今佛化婚姻已经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这是值得肯定和赞叹的。
在普通人一生之中,除了生死两头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婚姻了,婚姻意味着一个新的家庭的诞生,也是新生命诞生的基础,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前提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