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古人教子之二:了凡四训

发布时间:2024-07-03 01:02:14作者:心经全文网
古人教子之二:了凡四训

中华文明五千年,在子女教育这件事情上,古人总结了许多智慧,他们有的对子女谆谆善诱,朝夕教导。有的父子虽然分隔两地,但是仍然通过书信进行沟通、教导。有的为了子女的教育,不惜三迁居所。这些都被传为佳话。

这其中,明朝有一位父亲,为了教子,竟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

这位父亲的名叫袁了凡,本名袁黄,浙江嘉善人。著有《了凡四训》一书,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文章组成。袁了凡以此书作为家训,以其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向善。

1. 立命之学

袁了凡幼年丧父,十几岁的时候,在慈云寺遇到一位姓孔的老者,此人精通命理算数,将袁了凡一生中重大事件(求学、仕途、寿命、子嗣等等)全部推算出来了。

袁了凡开始并不相信,不过接下几年,他求学之路上几次重要的考试:县考、府考、提学考的名次,都跟孔先生推算的一模一样,连出贡(进京候选做官)之前,吃多少石大米,都被计算得分毫不差!

这下袁了凡傻眼了,他彻底相信,人的命运都是上天注定好的,于是,心如止水,不再有妄想和奢求。

公元1569年,袁了凡在当时的京城(现在的南京),等候朝廷安排官职,百无聊赖,前往附近的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两个人对坐在一个房间,三天三夜没有说一句话。然后他们展开一段对话,这段话改变了袁了凡的命运,并且促使他著成《了凡四训》这本书。

云谷禅师:你静坐三天,为什么没有一丝妄想?

袁了凡:我的命都被孔先生算好了,荣辱生死都已经有了定数,因此没有妄想了。

云谷禅师:我以为你了悟自性而入了禅境,原来还只是个凡夫啊。

袁了凡:禅师此话怎讲?

云谷禅师:凡人不能达到无心的境界,因此不能超越阴阳五行和数理的范围,所以命运是可以算定的。 但是,那些极善和极恶之人,命数就是不定的。你二十年来被算定,不曾转动一丝一毫,这不是凡夫,又是什么呢?

袁了凡:难道,这命中定数是可以逃得过的吗?

云谷禅师:当然,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们佛教经典当中说,求富贵的富贵,求男女的男女,求长寿的长寿,这些都是事实。

袁了凡:可是,孟子说,求则得之,这是说追求应在自己内心。道德仁义是心中本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乃身外之物,如何求得到呢?

云谷禅师:孟子之言没有错,是你错解了。六祖慧能在《坛经》中所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只要能回头,用自己内心去求,内心有感,外面自然有应,感应道交,没有不通的。这种方式去求,内心的道德仁义的和外面的功名富贵,都能够得到。如果不能从内心反省,而只是向外面去攀援追求,这样得到的,是你原来命中就有的,并不是求来的,命中没有的,还是求不到。这样追求会内外双失,内心失去道德仁义,外面失去功名富贵。

云谷禅师对袁了凡的宿命观不以为然,反而用佛法中善自获福、恶自受殃的因果报应思想,以及儒家的修善立命观念以及禅宗的善恶福报义理,开导他掌握自身的命运,放弃传统的宿命观。以积极的道德行为求得立命之道,先天的命运可由后天的修善加以改变,并出示“功过格”给袁了凡。

云谷相会是袁了凡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对他“心性”修养影响最深最大,彻底改变其思想和命运。此后,袁了凡认识到自己宿命论的错误,从追求不堕落是凡夫的理想出发,把从云谷那里学得的功过格,作为自己积善立命,改善命运的工具,并改号为“了凡”。

2. 改过之法

人,既然不是生下来就是圣人,那里能没有过失呢?孔子说:“过则勿惮改”。

只要有了过失,就不要害怕改正。所以袁了凡在在这一章里,把改过的方法详细地讲出来,教训他的儿子袁天启。小的过失,尚且要改;那么大的罪孽,自然就不会再造了。

改过首先要发心,发什么心呢?羞耻心、敬畏心和勇猛心,具备这三种心,便能有过立即改。

第一要发“羞耻心”。想想古时候的圣贤,和我一样,都是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他们可以流芳百世,大家还要以他们做为师表榜样;而我为什么这一生就搞得身败名裂呢?

这都是因为自己贪图享乐,受到种种环境的污染,偷偷做出种种不应该做的事,自己还以为旁人不知道,目无国法,毫无惭愧之心;就这样天天的沉沦下去,同禽兽一样了,自己却还不知道。

世界上,令人可羞可耻的事情,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孟子说:一个人最大的,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这个耻字。为什么呢?因为晓得这个耻字,就会把自己的过失尽量改掉,就可以成为圣贤;若不晓得这个耻字,就会放肆乱来失掉人格,便和禽兽相同了。这些话都是改过的真正秘诀。

第二要发戒慎恐惧的心。要知道天地鬼神,都在我们的头上。鬼神和我们不一样,它们什么都看得到,所以鬼神是不容易被欺骗的。

我虽然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犯错,但是天地鬼神,实际上就像镜子那样的照着我,把我的过失罪恶照得清清楚楚。过失重的,就有种种的灾祸,降到我的身上来;就算过失轻的,也要减损我现在的福报,我怎么能够不怕呢?

不只是像前面所说的而已。就是在自己家里空闲的地方;但神明的监察,仍然是非常的厉害,非常的清楚。我虽然把过失遮盖得十分秘密,掩饰得十分巧妙;但是在神明看来,我的肺肝,早被看透,马脚全露出来了。到最后还是没有办法欺骗自己,若是被旁人看破,这个人就一文不值了。又怎么可以不时常存著一颗戒慎恐惧的心呢?

第三要发一直向前的勇猛心。一个人之所以有了过失还不肯改,都是因为得过且过,不能振作奋发,堕落退后的缘故。

要知道若是要改过,一定要起劲用力,当下就改,绝对不能够拖延疑惑,也不可以今天等明天,明天等后天,一直拖下去。

小的过失,像尖刺戳在肉里,要赶紧挑掉拔掉。大的过失,像毒蛇咬到手指头一样的厉害,要赶紧切掉手指头,不可有丝毫的犹疑延迟的念头;否则蛇毒在身中散开,人就会死

就像易经中的益卦所讲,风起雷动,万物都生长起来,利益是这样的大。这是比喻人若能够改过迁善,其利益是最大的。

3. 积善之方

上一篇所讲的改过的方法,能够把今生的过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是还不能把坏命变成好命。因为这一生虽然不犯过失造罪孽,但是前世有没有犯过失,造罪孽,却不知道。

若是前世已经犯,这一世虽然不再犯。但是前世所犯的罪过,还是要受报应。那么要怎么样做才能使坏命转成好命呢?这不但要改过,还要积善、积德,才可以把前世所造的罪孽消去。善事积多了,自然能转坏命成好命,并且可以证明它的效验!

易经上说:积善的家庭,一定会有很多福份喜庆的事。这一章中,袁了凡列举很多做好事积德的例子,其子孙后代往往福泽深厚,源远流长。

例如,从前姓严的人家,要把他的女儿,许配给孔子的父亲;就将孔家所作的事情,一件一件都提出来,觉得孔家祖先所积的德,多而且长久,所以预知孔家的子孙,将来必定会大发。后来果然生出了孔子。

袁了凡训导儿子,为人处事,遇到机缘,就去做救济众人的事。这种事种类很多,总共有十种: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好事做多了之后,自己的命运自然就会变好,儿孙后代也会受到福泽。

4. 谦德之效

第三篇所说的,是积善的方法,能够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

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

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

袁了凡曾经好几次和其他人去参加考试,每次都看到贫寒的读书人,快要发达考中的时候,脸上一定一片谦和,而且安详的光彩散发出来,仿佛可以用手捧住的样子。

举头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监察人的行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应该赶快去做。凶险、害人的事,应该避免,不要去做,这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只要存好心,约束一切不善的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还要虚心,自己肯迁就不骄傲,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

稍有见识的人,一定胸怀宽广的,况且谦虚的人,他还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导,若人不谦虚,谁肯去教他?

另外谦虚的人,肯学别人的好处,别人有善的行动,就去学他,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没有穷尽了。尤其是进德修业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

袁了凡在这一章中教导儿子一定要谦虚,尤其是年轻人,需要得到外界的帮助和指导,谦虚尤为重要。

孔先生当初预测袁了凡,做官只能做到大尹(相当于县长的助手),在任时间三年半,命中无子,53岁寿终正寝。实际上袁了凡在遇到云谷禅师之后,积极改过修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

袁了凡万历十四年中(公元1586年)进士,十六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在任期间得子袁天启。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倭寇进犯朝鲜,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战局。后归乡里,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追袁了凡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袁了凡通过《了凡四训》这本书的信仰和实践,实现了一个普通人福禄寿的最高愿望:得子、及第、长寿。

命由己作,福由心生,这本书传递给我们的意义,也是父母需要传递给孩子的: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积极改过向善,做一个谦谦君子,那么必然能收获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