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大乘菩萨道中,佛菩萨为了度化接引众生而示现一个不同身份讲说佛法、救度众生本是常有的事,与妄语、骗人并不沾边,这就是佛教里常说的“化人”,如《大智度论》中说:“佛法非但佛口说者。是一切世间真实善语。微妙好语皆出佛法中。如佛毘尼中说。何者是佛法。佛法有五种人说。一者佛自口说。二者佛弟子说。三者仙人说。四者诸天说。五者化人说。” 骗子骗人是为了名闻利养,“化人”所示现不同身份却是为了令众生信受佛法、离苦得乐、解脱生死,佛法最重要的原则是“依法不依人”,不管他是出家还是在家、是天王还是罗刹、是真身还是化人,只要这个人真为众生,所说真能利益大众,令众生信受佛法、守持戒律、深入经藏,我们就可以依教奉行。
说到“化人”,佛在《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章》中这样说:“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如此说来,佛菩萨大慈大悲,一时一刻也没有放弃末法时期的苦难众生,示现种种的化身来度化轮转六道的众生。
《法句譬喻经》中曾叙说了佛在当时变化各种身份的化人度化众生的故事。例如〈无常品〉中,美女莲华本欲出家,于路旁水中照见己之美貌,复生怜惜不舍之心,佛遂幻化成一胜过莲华千万倍的美女,共相谈话,顷刻之间,幻人美女睡眠而死,身体臭烂出虫,莲华惊怖无常之速,即往诣佛所出家修道。又如〈多闻品〉中,罗阅祇国山中有五百强盗专杀夺路人财物,佛化成一满载宝物的富贾从山中过,强盗心中正自庆幸:作贼多年,从无如此「肥羊」自动上门,遂将富贾包围,富贾举弓一发,五百强盗中箭求饶,富贾即现佛身,说理度此五百强盗皆受五戒。又如〈笃信品〉中,佛到江边度五百余刚强欺诈人家,村人闻法并不信受,佛便化一人从江对岸行走水上而来,村人大惊忙问化人何有此法术,化人告以是佛所教。一村之人遂信佛有大威神力而信奉之。又如〈戒慎品〉中,波罗奈国山中有五沙门,出家经年忙于衣食不能入道,佛遂化成一沙门前往问讯说理,再现佛身,五沙门实时都得罗汉道。又如〈惟念品〉中,佛愍弗加沙王自行剃头作沙门,尚未见佛又未闻经命即将终,遂化作一比丘,往弗加沙王借住的陶家窑窟中,为其说法并现佛身以度之。又〈放逸品〉中,有一在深山修道七年未能得道的沙门,见山中无主财宝便起贪心,呼兄唤弟共背宝物归家还俗,走至半路,逢佛化成的比丘尼向其问讯,沙门见此比丘尼,敷粉画眉手带金银颈挂璎珞,即斥其非,比丘尼亦反问沙门:何以贪欲忘道,取非分之财并现佛身。沙门悚然而惊忏悔不已,佛为说法得罗汉道
。又〈爱欲品〉中,佛为度两个情欲炽旺的比丘,先行遣走其一比丘,佛再化作此人,邀约另一比丘共往妓女村,佛于村内,幻化出一妓女,二比丘共入此妓女室内观女形体,于是妓女坦胸露乳臭气四溢,幻人比丘即告另一比丘,女人之美实是虚表犹如皮囊盛屎,有何可贪。化比丘即现佛身,另一比丘见之惭愧悔改,即得罗汉。而被佛遣走之比丘,回入室内见其友伴光彩异前问其原因,得道比丘即如实说佛之度化经过,此比丘顿时亦断欲想而得法眼。佛菩萨示现“化人”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了,正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说“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三十三观音之一的马郎妇观音(位列第二十八)就是因其化身卖鱼美女嫁与马郎为妇而得名。《法华持验》、《观世音菩萨感应传》中载:古代的陕西民风悍凶,不知有三宝。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观音化为陕右一卖鱼美女,求婚者甚多,美女说:"欲娶亲者,如一夜能背诵《普门品》即嫁之。"至黎明,得背诵者二十人。美女又说:"我一人岂能嫁给那么多人,若有一夜能背诵《金刚经》者,即嫁之。"到天亮得能诵者十余人。美女又以《法华经》相约,如此三日,最后只有具有惊人记忆力的马郎全背出来了。于是美女如约嫁与马郎。迎娶之日,贺喜宾客尚未散去,卖鱼女突然去世。马郎将她葬于金沙滩。数日后,有一老僧持锡杖来访马氏,问卖鱼女下落。于是马郎带老僧至安葬处,老僧以锡杖开坟验尸,只剩下一副黄金锁子骨。老僧云:此乃观音菩萨化身,前来教化你们。"说完以锡杖挑起锁子骨腾空而去,使那些人既结了佛法的善缘又明白了尘世的虚幻。
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菩萨应现的化人或说法或救急难的事例,说起来比较有名的比如唐朝人称“天台三圣”的寒山和拾得和丰干和尚,拾得是天台山国清寺丰干和尚在路旁拾来的婴儿,在国清寺养育成人,在厨房管理烧水的工作,每天将残余的饭菜装在竹筒内,供养寒山。寒山住天台山月光岩洞中,每天到国清寺来取残余的饭菜。因为两人常在一起说笑,留下了很多富有禅机的诗作,全寺的僧人却认为他们两人是疯子,所以不理他们,谁也不知道他们两人实际是菩萨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来示现度化应度的众生,直到有一天,闾丘胤太守受丰干和尚指点前往国清寺拜访这两位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他们一听太守所说,连连说丰干饶舌,并告诉太守,丰干是弥陀化身,你不去拜弥陀,来麻烦我们做什么?说完便退到天台山月光岩的石壁中去了。太守没办法,心想只有回去拜弥陀化身的丰干和尚了,可等他回来时,却发现丰干和尚也已圆寂了。
五代时后梁明州化县禅宗游方高僧布袋和尚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菩萨示现化人说法的事例。据宋朝赞宁所撰的《高僧传》所载,布袋和尚名契此,时号长汀子布袋师,身广体胖,面容含笑,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无论给他什么,即装入布袋,永远也装不满;有时在稠人广众面前,将袋中之物倾倒于地,叫道:“看,看看!”随即哈哈一笑,收回袋内。他能准确预知天气晴雨干湿的变化,更曾只身躺卧在雪堆中,却不见片雪沾其身,示现了不少神迹,某日,有一僧人问布袋和尚:“如何是佛法?”和尚默默不语,惟立即将肩上的布袋放下、叉手而立。该僧人复进一步追问:“放下布袋后,是否另更有向上事?”布袋和尚依然默无一语,但即刻背起布袋、开步前行,暗示了佛法修学无住生心的真谛。五代后梁末帝贞明三年,他坐在原籍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说偈道:“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总不识。”言罢圆寂而化。人们恍然大悟,方知他是弥勒菩萨显化。
中国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也曾得到“化人”的护佑和帮助。虚老发愿从南海普陀山三步一拜朝拜山西五台山,路程有五、六千哩路长,拜到黄河时,正遇上隆冬大雪,乃在黄河边上路旁一空茅棚内避雪。一连几天,大雪漫漫,虚老饱受饥寒,几乎冻饿而死。这时来一位讨饭的叫化子,以围棚草,烤火煮黄米粥,供给老和尚吃。食后得暖气,觉得略有精神。虚老问丐者贵姓名及来处。丐曰:‘姓文名吉,来自五台,人皆识我。’过后这乞丐帮着虚老背衣担行李,虚老三步一拜时,就方便多了。路上,他们有时在庙上讨住,但庙上的和尚专门欺负这乞丐,又骂虚老:‘你朝山就朝山,拜佛就拜佛,怎么还叫个跟班?你在摆什么架子?’虚老被人骂,乞丐更是被人骂,甚至不准他在庙上住,被赶到庙外去。乞丐就向虚老说道:‘此处离五台山已不远,我先回去,你慢慢来,你的行李不久会有人代你送上山的。’于是就离去了。果然在途中,虚老就遇到一位驾马车的湖南官人,帮他把行李载到五台山去,而虚老仍旧三步一拜。等到拜到五台山,问遍所有的五台山和尚认不认识一位乞丐叫文吉,但无有知者。后来被一老僧说破情由,方知文吉乃文殊菩萨化身(文——文殊,吉——妙吉祥)。
佛菩萨慈悲济世,即使在我们这些愚痴凡夫身边,也常有三乘圣者和护法神所现的化人来度化我们。这种事例不时有耳闻,后学(作者圣住——博主注)也曾有类似经历,在98年后学有段时间因持咒太多一时放弃了大悲咒的念诵,结果也遇到了化人示现种种异相,乃至于其人将后学的自行车连同其本人在后学眼前凭空消失又令之锁具完好地现于数公里之外,这些异相直至后学又恢复持诵大悲咒,才顿然消失,这件事现在想起来后学仍然还感慨佛菩萨的慈悲。
我们身处末法时期,修行人中也是龙蛇混杂,不仅有佛菩萨可能化现其中,还有追名逐利的江湖骗子甚至也有魔王魔众化现其中,我们若遇到了善知识该如何分别才不至于上当呢?关键就看其是否戒律真的清净(自封的“最清净”可不算),是引导众生步入戒定慧的修学还是贪嗔痴的深渊,若要长期亲近弘法利生的善知识,无论僧俗,都一定要知道善知识的标准(德相),《华严经.十地品》中告诉我们,具有下列十德的人才堪为说法度人的善知识:
一、善知法义,善知一切诸法的真实义;
二、能广宣说,能为广大众生宣讲佛法的妙义;
三、处众无畏,处于大众之中宣讲佛法时,随他问难悉能酬答而无畏惧;
四、无断辩才,能以无碍辩才连续不断的说法度生;
五、巧方便说,能以各种善巧方便为众生说法;
六、法随法行,能使一切众生都如所说的信受奉行;
七、威仪具足,即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威可畏,有仪可则;
八、勇猛精进,发大勇猛心,精进修行一切善法,以化导众生;
九、身心无倦,即修诸胜行,常起慈心,摄化众生,无有懈怠;
十、成就忍力,修习一切之忍辱,以便早日成就无生法忍之功力。
藏传佛教祖师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略)论》里所引用的《大乘庄严经》弥勒菩萨所说善知识的十个德相也可以作为我们参照的标准。这十个德相就是“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与《华严经》所载大同小异。另外,有一条很重要,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说的很明白:“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佛菩萨示现不同的身份度化众生,绝不会自己或令徒众宣传自己是“诸佛示现”或者什么“他方菩萨再来”,即使被人说破了身份,那一定是化缘已毕,当下就会化去的,骗子则恰恰相反,非证言证,唯恐天下人不知,一切所作非为财利,即为虚名,乃至于衣食、美色,种种贪求,若一个人公开或被公开了佛或菩萨的身份他却不走,反而象上面那个假冒“妙法老和尚”一样安安稳稳地把这个名分当作自己和道场的招牌,让大家朝拜和供养,我们就要警惕了。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