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的信念指导着我们的思维与行为,有的信念能帮助我们成长和处理生活中出现的困境,但也有的信念因为我们没有很好理解和消化,成为不合逻辑的、不合理的信念。这就成为家庭发展、孩子成长不健康的压力与阻力,使父母与孩子都纠缠在不合理信念带来的烦躁、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中,最后纠集成心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建构。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的家长容易受一些不合理信念的束缚和干扰。
很多家长与孩子都困惑这个问题
。心理学家埃利斯总结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产生情绪困扰,甚至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甚感其有道理。并联想到现在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经常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第一类:孩子必须获得所有人的赞赏,尤其是被学校的老师喜爱和赞许,他才是一个好孩子(埃利斯总结的原文: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持该信念的父母:是一种无自我的状态,总生活在别人的标准里。把大量情绪精力纠缠在“胆心别人对我评价不准确、不恰当、不公平”,“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议论我”,“担心自己做错事、说错话”“害怕别人笑话”“他们为什么在背后总说我坏话”等方面。生活中可能花很多心思与时间在千辛万苦、委曲求全来取悦他人,以求得对自己的赞赏。这样不但会使人丧失自己,使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力量去追求自我成长的快乐,也会使人丧失安全感(如时时担心能否被别人接纳或接纳的程度如何等),结果只能令自己感受失望、受挫、沮丧等负面情绪。
对孩子的影响:持这种信念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有条件的。孩子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便表现出喜欢、爱或接纳。否则孩子便遭到父母斥责、情感的疏远,让孩子感受的自己失去了父母的爱。
对孩子的要求也会不停强调:“一定要做父母喜欢的事。”“凡事首先考虑是否别人会笑话?”“一定要让老师喜欢”“孩子一旦犯错误,便认为丢人丢到家了”。孩子会很担心自己做错什么让父母不高兴,害怕自己犯错被父母抛弃,害怕被人笑话。这种孩子在人格建构上难以自尊自信起来,小时候花大量精力读成年人的眼色,成年之后可能花大量精力在读领导及周围人的眼色,唯恐得罪领导,或总觉得别人不爱自己,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关心自己。
建议一:人需要别人的称赞与喜爱,而且能够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与称赞是一件好事。但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即便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亲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思维、行为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
建议二:1)明白犯错误也是每个人的权力,很正常。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能够真诚坦然的接纳别人和自己的错误。2)给孩子心灵自主的空间,独立起来的机会,容许孩子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挑战父母,哪怕是错误的,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孩子犯自己的错误”在错误中学会点什么,在错误中学会调整自己。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误不懂得自我调整。
分析和矫正:
[分析}这个观念实际上是个假象,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即便孩子是一个“天才”。此家长基本无自我,总按别人的标准的衡量孩子。如果家长坚持这个信念,他就可能会千辛万苦,强压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以获得每个人的欣赏,其结果必然是失望,沮丧和受挫。而孩子犯错误、不完美是正常的,但他们活着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父母、他人的喜欢和称赞而活。
[矫正为合理信念]孩子只要不被周围所有的人否定和排斥,就可以肯定孩子是受欢迎的。
第二类:我的孩子应该是全能的人,即能在音乐、美术、外语、舞蹈、算术等等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华(埃利斯总结的原文: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持该信念父母模式及影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坚持该信念的父母“看孩子满眼的毛病”,“看孩子总不顺眼”,“总是事事不让我如意”,“孩子总是差一些”。过分要求自己、孩子,过分纠缠结果的成败得失。只能让自己和孩子永远当个无法实现目标的失败者,让孩子生活在“我总不能让父母满意”、“总自己不满意自己”的无价值感中,越来越无自信或不懈追求完美,父母孩子都在自己导演的悲剧中永不满意。
不合理性分析:世界上根本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永远成功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特定的价值,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上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一些事上,可能不如他人。因此,一个有理性的人,真正消化“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允许别人比自己更优秀。艾里斯认为,一个有理性的人,凡事会尽力而为,但不会过分计较成败得失,因为重要的是参与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或过分要求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成就,为自己制定不能达到的目标,只能让自己永远当个失败者,在自己导演的悲剧中徒自悲伤。对现在家庭中父母的高期望带给孩子的焦虑压力感到非常忧虑。在这里,是不是有这一不合理信念在左右着家长。
合理性建议与认识:
1)人生是个复杂的过程,世界上有些事物根本就没有答案,或者在自身努力的同时存在不可控因素,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的解决或一定是自己想要的结果是难以可能的。只能使自己感到失望和沮丧。
2)“重过程不重结果”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善于发现孩子身上体现孩子自身努力自身价值的部分,发现自己优秀的那一部分。凡事孩子很努力了,还能要求孩子什么?让孩子心安理得接纳最终的结果。
不合理信念的分析二: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永远成功的人。孩子可能在某方面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方面却可能不如别人,孩子也无法保证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成功。若家长坚持这个信念,他就会为自己的孩子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徒自伤悲。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而过分的要求,只能让孩子永远当个无法实现目标的失败者,家长也是自寻烦恼。
我们变不合理为{合理信念}: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在某些方面上有所成就,其人生就是有价值的。
第三类:孩子不能做错事,否则就一定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与惩罚(埃利斯总结的原文: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持该信念的父母:就会把精力纠缠在“当孩子犯错误时怎样惩罚孩子”上,为了让他不犯错误方法重则批评、打骂,轻则说服教育,“傻瓜或笨蛋”“你真没用!”,一旦孩子犯错误“看我怎么收拾你”等。
从心理学讲: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一味的责备与惩罚也许会暂时取得制止效果,但杀伤力也很强,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消除非但不能见效,而且会使事情更糟,批评缺点也可能又强化或者建构了孩子的这些缺点。
1)责备惩罚是一种情感排斥的态度。孩子会因此受到情感的伤害,甚至会影响亲子关系,降低孩子的尊严感,一旦父母与孩子关系出现问题,那么任何教育都谈不上效果。
2)这种方法同样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过程,即认为当有问题用打骂、惩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方法,剥夺智慧成长的过程。现实中青少年越来越多的暴力行为,社会影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家庭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民主、理智,孩子便有理性思考看世界看社会的机会。
3)父母也不完美,也会犯错。
【分析】对犯错误的孩子,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前提下理解、寻找方法帮助他,化解不利因素,而不是因此否定他的价值,对其采取极端的排斥与歧视态度。孩子做了错事、或犯严重错误很正常,正是孩子成长的好时机,重要的是父母努力寻找方法,怎么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去努力调整自己。一味被家长、老师斥责处罚,只是家长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而已,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不利于错误纠正。错误还是错误,继续存在。这样很难帮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
【合理信念】孩子犯错误后,要让孩子知道被爱、接纳、理解,如何不犯类似的错误。这一观点告诫我们家长要慎用惩罚。
第四类:我的孩子必须上名牌小学、名牌中学、名牌大学,否则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埃利斯总结的原文: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分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孩子不可能永远成功,关键在于你的孩子如何对待它。未来,孩子的生活和事业上,遭受挫折是很自然的,如果一经遭受挫折便感到可怕,就会导致情绪困扰,焦虑情绪也可能使事情更加恶化。你不要总是看到生活中不好不利的一面,反之,遭受挫折会仔细分析并寻求解决的办法,那么挫折将会是一笔无形的人生财富。
【合理信念】:孩子上不了好学校是有可能的,没有什么可怕的,成才并非只有一条路。埃利斯认为:一个有理性的人应该正视不如意的事,寻求改善之法;即使无力改变,也要善于从困境中学习。
第五类:我的孩子学习不好、变坏了,都是这个社会造成的,不是我能控制的(埃利斯总结的原文: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分析】外在因素对孩子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实际并非如你想象的那样可怕和严重。外界因素并不直接对孩子造成伤害,也不决定孩子的幸福感。能伤害孩子的,是家长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看法、不正确的理念,能伤害自己孩子的还是自己。孩子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使自己适应外界的环境,其关键是你怎么给孩子示范的,否则,就容易落入不能适应社会的陷阱。
【合理信念】:我们改变不了社会,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不正确看法,那么社会的力量便可能得以控制和改变。
第六类:教育孩子,那是社会和老师的事,我只能为孩子提供吃喝拉撒睡(埃利斯总结的原文:面对现实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
【分析】逃避虽然可暂缓矛盾,但问题却始终存在,时间一长,问题便会恶化或连锁地产生其他问题和困难,从而更加难以解决,最终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情绪困扰。你逃避自己教育孩子的机会,只是暂时摆脱了情绪困扰,但不能真正解决孩子成才的问题。如果你想摆脱孩子教育的责任,那么你还不如不要孩子。古语说的好,子不教,父之过。
【合理信念】:只要认真对待,在孩子的教育中,我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困难和责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
第七类:为了防止孩子学坏,孩子应该事事听我的,要不然就是不听话(埃利斯总结的原文: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
【分析】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有一定心理准备是正确的,但过分的忧虑则是非理性的。因为坚持这种信念只会夸大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使人不能对之加以客观评价和有效地去面对。这种杞人忧天的观念,只会使孩子生活变得沉重和没有生气。头脑清醒的父母,对孩子的危险是要关注,以便在发生的时候,尽可能避免。但如果过分担忧孩子,未免显得庸人自扰,让自己和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提醒大家,我们不要有控制孩子行为、思想的欲望。
【合理信念】: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是从我们身上学到的。与其管教孩子,还不如先管教自己。
第八类:孩子必须依赖我,所以要按我为他设定的目标、模式、理念去发展(埃利斯总结的原文: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
【分析】虽然孩子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要依赖别人,但过分夸大则可能使自己失去独立性,导致更大的依赖,从而失去学习能力。而过分夸大依靠的必要性,很可能让孩子放弃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失去自主性而导致更大的依赖,产生不安全感。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有好多事情要自己独立处理,孩子不可能事事依赖别人。有这种观念的人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在社会中是很难生存的。另外,家长这样做,也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
【合理信念】: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属于我们,父母只能在某些方面帮助你,但不能代替你生活。
第九类:孩子只要学习不好,他就不是一个好孩子,而且以后也不会有出息(埃利斯总结的原文: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
【分析】过去的成绩会对现今的人生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完全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孩子自己要不要改变,如果他有强烈的愿望想改变自己,总可以找到机会改变的反过来,如果自己认为自己被贴了标签,不可改变,也就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也许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技不如人,但这并不等于一无是处,要发掘自己孩子的长处,并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合理信念】:过去的成绩已成历史,但并不决定现在和将来,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是有能力改变现状的。
第十类:我为了孩子的未来,应该关心孩子的一切,并要为他的不足感到担心、焦虑(埃利斯总结的原文: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
【分析】关心孩子这是有爱心,可过分投入孩子的事情,就可能忽视自己的问题,并因此使自己的情绪失去平衡,最终导致没有能力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却使孩子自己的问题更糟。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奉献者,为孩子操心,确实是父母应该做的,但过分地为孩子“呕心沥血”,就会伤害了自己,孩子不仅不会领情,还对孩子无积极意义。
【合理信念】: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表示关心和付出,但最好根据孩子的实际兴趣、需要进行提供。
第十一类:孩子上了好大学,有了好工作、地位、金钱,他就是成功的(埃利斯总结的原文: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一旦得不到答案就会很痛苦)。
【分析】孩子的人生是个复杂的历程,对任何事情都要寻求“完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坚持要寻求完美的答案,那就会使自己感到失望和沮丧。孩子未来的路,是需要他们自己走的,如果忽视孩子内心的快乐,按照你设计的路线走,孩子有可能是经常处在痛苦之中,失去对生活的乐趣。
【合理信念】:孩子真正的成功,是他自己认为自己有价值,并有积极的心态,快乐努力的生活。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