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心
总是向外追求刺激享受
顺著自己的烦恼习气
造作种种不善行业
佛教我们
以戒调身 以定调心
断烦恼要从远离一切不善
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
不是必要看的,不必去看;
不是必要听的,不要去听;
不是必要说的,不必去说,
我们的心自然就清净。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九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99
【调伏诸根身心柔软。】 我们今天「调伏」,以戒调身,以定调心,这就晓得戒定的重要。一心系念是调心,持戒念佛是调身,「身心柔软」就是身心自在!我们比不上菩萨,原因在哪里?我们不知道诸法的实相。换句话说,不认识自己,也不了解环境。所以我们纵然是很认真的去调,得的结果还是相当有限,比不上菩萨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是真正通达明了。其实这些真相,佛并没有秘密,并没有含藏,他给我们说出来了;说出来了,我们也会讲,但是那个意思体会不到。《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说穿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后头一句是佛劝我们要把眼前的人生宇宙看作是梦境、幻影。看作梦境、幻影,我们就不执著了;不执著,这个妄想也就没有了,这是大乘修学,这是很巧妙的方法。
我们今天所有一切痛苦颠倒,是因为把人生宇宙看作是真的,坏就坏在这里,所以在这里面患得患失。你如果看眼前境界都是梦、都是影,你得失心就没有了。得失心没有了,烦恼至少去除百分之八十,你怎么会不自在!现在科学家发现,没有物质,一切物质是人的错觉,事实上他说是光波的震动。这个话,就是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仁者心动」。科学家知道这一切物质现象是从波动产生的,但是那个波动从哪里来的他不晓得。所以他所认识的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波从哪里来?波从真如本性里面来的。六祖说「仁者心动」。见了性,那是第一义。必须认识第一义,「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才能做到圆满。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二十集) 1991/6 加拿大 档名:02-009-0020
【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深入正慧。无复余习。】这是讲到所断的,所断的是烦恼,四弘誓愿里所说「烦恼无尽誓愿断」。极乐世界菩萨还学这些,我们现在就要很重视,要学。『根』是讲的六根,六根要调和,要把它伏住,『伏』就是我们今天讲要克服,不要让它放逸。我们眼想看,就要限制它,正当的可以看,不正当的不准它看,叫伏,调伏,就把它伏住。耳要听,法音可以听,世间靡靡之音不可以听,要把它伏住。六根里头最重要是意根,意根胡思乱想,意根要伏住了,外面的五根,眼耳鼻舌身,自然就伏住。所以说擒贼先擒王,王是什么?王是意根。
会修行的人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心,修心。修心怎么个修法?你每天去读经,每天念佛,二六时中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的功德,我想这个,想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种种庄严。经念熟了就想,想这个经,就想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不胡思乱想了。你要不想经中的境界,你决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的果报是六道三途。你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想阿弥陀佛宏愿功德,决定生西方,要这样的调伏诸根。
身,我只要有时间我拜佛,我专拜阿弥陀佛,这是调伏身根。口,一天到晚念佛,劝人念佛,不说杂话,为什么?除了念佛这一句佛号是真言,其他的都叫假话,都叫废话,说不说都没有关系,废话。所以真正念佛人,真正想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管人家问你什么问题,你回答「阿弥陀佛」,不管什么人跟你讲话,「阿弥陀佛」,这个人决定往生西方。为什么?口口是真言,没有一句假话。你想西方极乐世界,念西方极乐世界,这叫正念,就是八正道,正念、正思惟,你没错。所以,调伏诸根要晓得怎么个调伏,从哪里调伏起。
诸根调伏,身心当然柔软,身心自在,健康长寿。看看人家往生,不生病,预知时至,可以站著走、坐著走,我们念佛往生要是躺下来往生,就很惭愧了。那些人是榜样,我们要向他看齐,他有什么本事?本事都在这个几句,人家能调伏诸根,一天到晚不胡思乱想,不胡作妄为,不胡言乱语,这个重要,非常重要。『深入正慧』,你能够每天读经念佛,思惟经义,自然就入了正慧。深是功夫,功夫一天一天加深。『无复余习』,习是习气,其他的习气慢慢统统断尽了。习气都没有了,当然烦恼是完全没有了,你习气都断了。
无量寿经 (第十三集) 1988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020-0013
『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深入正慧。』调伏这就是讲的修行,根是指六根,如果不入甚深法藏,我们诸根就不容易调伏。《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向世尊所请教的一个问题,「云何降伏其心」,调伏诸根实在上说就是降伏其心。心,实在讲就是意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里面是意根做主,意根是主宰,其余的五根可以说都是意根的作用,帮助意根起作用。由此可知,调伏诸根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调伏意根,也就是《金刚经》里所强调的「降伏其心」,因为意能调伏了,其余的五根自然不成问题。所以佛法律仪戒是调伏前五根的,眼耳鼻舌身,是调伏这个的,定慧就是调伏意根的,这是戒定慧它的功能。「身心柔软」,这是诸根调伏之后身心柔软了,轻安、解脱,也可以说像经上常讲的大自在,《心经》里讲的观自在,身心柔软就是大自在的意思。「深入正慧」,正慧是指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不现前,无明烦恼就断不尽,微细的无明烦恼,需要智慧观照它才能够消失的。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一集) 2012/6/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81
「调伏者,《探玄记》」,这是贤首国师《六十华严》的注解,「调者调和,伏者制伏。谓调和控御身口意业,制伏除灭诸恶行也」。意思就是「调制三业,令离恶行」,三业是身口意,用什么来调伏?用定慧。我们再说得具体一点,就是用本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是定,觉是慧。只要求清净平等,果然契入清净平等,智慧自然就开了,身口意三业就远离十恶。身不但不造杀盗淫,口离四种过失,决定没有妄语、两舌、绮语、恶口,乃至於意里面也没有贪瞋痴了。这是贪瞋痴慢疑恶见统统断干净,连习气都没有了。这『调伏诸根』,得到的是『身心柔软』。「诸根,眼耳等六根。调伏诸根即调制身心,令离尘垢邪恶」。尘垢是染污,远离尘垢得清净,远离邪恶得平等,邪见没有了,恶念没有了。「柔软,谓心柔和而随顺於道」,就是贤首国师《还源观》上讲的四德第三种「柔和质直」。表现在外面柔和,里面,质直就是真诚,内心真诚,外面言态柔和。而随顺於道,与性德完全相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五六集) 2011/6/17 台湾高雄 档名:02-039-0456
调和控制这个方法好用,都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要控制自己烦恼习气,不要让它发作;你要调和身口意三业,不让它造恶业。底下讲,「调制三业,令离恶行也」,不能作恶。「诸根者,眼耳等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前面五根是色法,意根是心法。「调伏诸根即调制身心」,身有五,眼耳鼻舌身,心就是意,「令离尘垢邪恶」,尘垢是比喻染污,染污里面第一个就是自私自利。我们自私自利的心将我们身心都染污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跟这个起来了。如何去控制它、如何去防范它?今天世间的灾难怎么起来的?为什么会有灾难?我们将经典对照一下,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灾难?极乐世界的人那么样的和睦,他们的生活那么样的美好,幸福自在。为什么这个世间人过得这么痛苦?同样都是人,何以有这么大的差别?原因就是一个觉悟、一个迷惑。极乐世界人人觉悟,我们这个世间人人迷惑颠倒。他为什么觉悟?刚才我们讲了,他懂得教育。
制伏除灭诸恶行,令离恶行,调伏诸根,要修柔软。贤首大师《还源观》里头讲四德,这是修行人,特别是菩萨一定要遵守的。第一个,「随缘妙用」,就是普贤十愿里面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妙用是什么?妙用是不著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妙了!所有一切的演说,乃至於起心动念,没有一桩是为自己,都是为如何帮助苦难众生,如何帮助正法久住。其他的没有了,就这么两桩事情,我们才真正能把这两桩事情落实。帮助众生、正法久住,都是需要教学。经典上佛常常教戒,不需要记忆的,都很熟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看《金刚经》上这句话说多少句?说了十几遍。受是信受,我真相信它,我接受;持是保持,不能把它丢掉,还得做到。具体行法就是为人演说,你做是为人,说也是为人,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就不妙了。为自己,为自己里头就夹杂著名闻利养,不干净,染污了。不能为自己,没有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都为别人,这叫妙。
「威仪有则」,这就具体说出来,演怎么个演法?行住坐卧、起心动念要遵守戒律、威仪,真干!第三,这个德的第三句,「柔和质直」。心要柔和,心要真诚,质直就是真诚。表现在外面是什么?慈悲和蔼,没有人不欢喜跟你接触。末后一句,「代众生苦」。我们表演这些很辛苦,为什么?为众生,希望众生看到、听到、接触到了,有所感悟,这是代众生受苦。《还源观》上讲的四德,跟这里讲的「心柔和而随顺於道」,反过来,「反之则为刚强,刚强则难教化」。决定不能用刚强,决定不能用命令、用强迫,那是失败的。为什么?表面服从你,心里不服;要做到人心服口服,你才真的成功了。「《法华经》曰: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你看这一句跟四德里头第三句完全相同。《还源观》上四德第三句「柔和质直」,你看他这里「质直意柔软」,一个意思。质直就是真诚,内心真诚,表现在外面柔和,「即身心柔软之意」。这是什么?这是接引众生的方便。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二集) 2013/11/5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02-040-0502
【调伏诸根。身心柔软。】
这最健康的身体,最究竟的智慧,前面究竟明了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是究竟圆满的身心健康。『调伏』,调是调理,伏是降伏。《探玄记》里头说:「调者调和,伏者制伏。谓调和控御身口意业,制伏除灭诸恶行也。」把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不善的习气完全制伏
住,把它灭掉了。表现在外面是调和控御了身口意业,身口意三业决定与十善业道相应,没有过失。身,不杀、不盗、不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与十善业完全相应。这个人身心是什么?身心是尽善尽美。十善达到究竟圆满,就是成佛。下面,这几句是念老说的,「盖谓调制三业」,调和、制伏三业,「令离恶行」,恶行就是十恶业,十恶业永远断掉了。「诸根者,眼耳等六根。调伏诸根即调制身心」,前面五根是身,末后意,意根是心。你看,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身体,最后一个是意,意是心,调伏诸根就是调制身心。「令离尘垢邪恶」,尘垢是染污,不为外面境界所染污。外面境界,眼对的是色,耳对的是音声,眼不为色所干扰,这就是眼在色里面得三昧。色相看得清清楚楚,里面如如不动,不因它而生烦恼。烦恼是什么?七情五欲。眼见色起了贪瞋痴,见到欢喜的,贪爱起来了,见到不欢喜的,怨恨起来,这都是被干扰。这是六道凡夫,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体接触统统都受干扰。
修行在哪里修?实在讲就是六根在六尘上修,叫真修行。你不能不见,不见,我心清净,不算清净;接触清净,真清净。眼见色在练什么?练不执著,从这个练起。用什么方法?用忍,忍辱波罗蜜,能忍就能得定,能忍是真精进,精进才得到禅定,不接触不行。这里头有智慧,智慧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顺境、善缘是虚妄的,不必起贪恋,贪爱的心不会生起来,所以叫功夫,不生烦恼。逆境、恶缘不生瞋恚,用什么心?平等的爱心,就是慈悲心,看到众生苦,众生还有烦恼,我要如何帮助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表法,做样子给你看。释迦牟尼佛做了四十九年,他天天接触大众,没有一天回避的,来者不拒,不拒绝,去者不留。用的是清净平等觉待人接物,没有用贪瞋痴慢疑,没有用七情五欲,这些统统远离,他成就了。成就是完全用清净平等觉,这叫真心,这叫菩提心,发菩提心,要用清净平等觉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要把它用上。落实在三福、六和,落实在这里,三福、六和又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多圆满!多美好!向上提升,落实在六波罗蜜、落实在普贤十愿,那就是极乐世界的法身大士。
解门跟行门都要掌握到总纲领、总原则,一点都不罗嗦、都不麻烦。净宗的总原则、总法门就是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四个字,大总持法门,大陀罗尼。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法喜充满,真的像弥勒菩萨一样的慈祥,心里是阿弥陀佛,对外统统是阿弥陀佛,纯净纯善,没有邪恶。
「柔软,谓心柔和而随顺於道。反之则为刚强,刚强则难教化」。这说谁?说自己,不是说别人。我自己不能够恒顺众生,个性就显得刚强,刚强教人,人不服。所以我教人,人不听,认为那个人刚强难化,错了,反过头来是自己刚强难化。我刚强,我难化众生,不是众生刚强难化。我柔和,我就能感化他,一天不能感化,十天;十天不能感化,一个月;一个月不能感化,一年。很难感化的人,一、二年都被感化,你得有耐心。柔和质直,质直是用真心,就是清净平等觉的心去学柔和,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能随顺人,不能叫别人随顺我,我要随顺人。初学的时候要忍受,不能忍受的也得忍受,为什么?我修行,我要把我不能忍受的把它修掉,要像佛菩萨一样统统都能忍,这个多好。没有不能忍的,所谓是忍人之不能忍,一般人不能忍的我能忍,我的成就就比人高,你得三昧的时间比人家快,得到的三昧比别人深,不一样。谁得利益?自己得利益。刚强的人首先不能够度自己,自己不能成就,你如何能成就别人?佛菩萨、圣贤人跟我们不一样的,他是首先克服自己,然后再帮助别人。我们把自己忘掉了,完全想克服别人,结果到最后一事无成,跟众生结怨。得到的是什么?生生世世六道轮回的报应,干这个去了,这个才真正叫刚强难化。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五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256
一定要万缘放下,非必要的统统舍弃。不是必要看的,不必去看;不是必要听的,不要去听;不是必要要说的,也不必去说,你的心自然就清净。在家同修个人有事业、有家庭,与我事业、家庭有密切关系的,这个我们要看、要听、要说;与我事业、家庭没有太大关系的,我们就可以不闻、不问、不说。换句话说,要把妄想分别执著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让心定下来、心静下来,那才有成绩可言,这才能往生。
资料恭摘:心地功夫系列短片 (第十集) 2014/10/23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4-0010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