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4)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
六祖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真如本体原来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教外别传的大乘佛教,并没有顿教和渐教的区别。只因众生的根性却有利根和钝根的不同,根性迟钝被业惑所迷的人,渐次修行而后得,上根利智的觉悟之人顿然默契,自己就能认识本来清净的一念真心。自己彻见具如本体的妙觉明性,无顿无渐,无迷无悟的差别,不得及而假设顿渐之教的名称罢了。我佛如来的这个法门,是从历代祖师所传以来,首先创立了“无念”为宗旨,“无相”为真体,“无住”为根本。所谓无相,就是无相之相即是实相。凡所有相便是虚妄,也就是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远离一切诸法之相,而洞彻诸法的无相之实相,称为无相。所谓无念,就是可念而离念,直从心上把一切善恶邪正,有无是非等种种杂念,统统遣除是为无念。也就是远离颠倒梦想,令心清净,在剎那之间能所双忘,内外豁然与虚空一体,真正达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能够如此,身心世界洞然无物,豁然超越世出世间,永离烦恼得大自在,诸苦顿断,佛果可期。这种实证境界,只在当人一念观心之极,无念无相归无所得,无所得亦不可得,才是真正无念的功夫。所谓无住,就是心性的真空,毕竟不染一尘,也不住一切有为之相,也就是人的本来自性,对于世间上不论善的,恶的,好看的或是难看的,甚至埋怨冤仇与恩亲,言语的触犯,讽刺挖苦,彼此互相攻击对方,尔虞我诈,欺骗斗争不休。这一切都应息止,一并视为虚空幻相,并不想报仇或伤害别人。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心地观经》说:“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空间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一般人的心常常妄想联翩,因此在念念的当中,不再去追思以前的情境。如果不循观心返照,并且随波逐流,前念未断,现念重增,后念紧涌的念想,接二连三的相续没有断绝,生起种种烦恼如绳缠着身心,使人不自由,称名为系缚,这才是真正以无住为自性本体的境界。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日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凡所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妄不实的。外离一切的法相,境自如如,是众生的本体,但又不能显玩,被无明烦恼遮覆。因此观照自性,如实了知能所本空而不空的真相,称为无相。能够远离诸法相,无相非相即是实相。无有生死和涅诸法等相,真如自性法体现前,如大光明清净无染,顿破无明,成就圆满无上果觉。这是以无相非相,即是实相为般若真性的体相。
善知识!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心的来源,若无性对境就生不起心。因此于一切诸法的境相上,心不妄染而不执着外境,不分别善恶,离念寂静,禅悦清安。也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称为无念境界。由此于自己只是百物都不去思惟,把念头除尽一切思想也灭却,连这一念都断绝凯不是和死人一样,就到别的地方去受生投胎,这是非常可怕的大错误,学佛修道的人应再三深思。倘若不能真正认识佛法的大意,自己错了还有情可原,却又以盲引盲,再去劝说他人,自己愚痴迷惑没有正确的见解,倒反过来毁谤佛教经典。因此创立“无念”作为修行的宗旨。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为什么创立“无念”为此法门宗旨呢?只因为那些证未证,在口头上见性的境界,而心又执着迷惑不清的人,在外境上仍有着相妄染的能念之心。对所念之境上便起种种邪知邪见,于所的能缘的心尘和所缘的境妄执杂想,都由这而生起。其实菩提自性本来就无有一法可得,倘若认为有所得,妄言乱说苦凶祸福,那就是于六尘缘的境和烦劳能缘的心产生的断常邪见。所以此法门中创立“无念”作为修道的宗旨。无念之真念,无相之实相,无住之真住。虽事有不同,其理实是一个。悟得则触事全真,迷者则转趋转远。行人若真能诸法了不可得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契入真性,应无年住而生其心。犹如日落西山月上东,上下不依不住空,光明普照无畦碍,应无所住亦相同。由此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如来也是邪。于一念真如自性,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切物即想如性,故非物所拘,才涉有无,便隔霄壤,差之毫厘,才涉思性便成剩法,而失之须臾。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相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
。真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善知识!所谓无,到底无的是什么事呢?所谓念,念的是什么物呢?所谓无,就是无有差别有相,没有一切能缘和所缘境的尘劳之心。所谡念,就是念自供有的真如本性。真如就是一念真心的本体,一念真心就是真如的实相妙用。换言之,真如自性就是众生天真佛性中所起的无念而念之真念,并不是眼耳鼻舌等器官的能念。真如俱有的妙性,所以能够随缘起念。真如若无自性本体,眼所见色,耳听闻的声马上会推动功能而变坏。
善知识!真如的妙明自性随缘而起念时,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虽然有见闻觉知,然真如自性本来清净,不会染着万境。而般若实相真如妙性是恒常寂静自在,所以《净名经》说:“能够善巧了别一切诸法的实相,就于第一义谛,而如如不动根尘器界。”然禅宗的善巧方便,唯以吼、喝、拳举、棒打、直指或以话头,参父母来生前本来面目真如自性,而摄念用功凝情,但得放下,直用直行,刻刻照顾,兀兀腾腾,运水搬柴,无非是道。言语道断,为一总持,心行处灭,涅槃不二,不知其名而强言为禅宗。所以一切有相皆是虚妄。但有言说,均无实义。不得而已,直指真如自性无念无住无相,令行人言下得见,当体即空的境界上去彻证真如妙性的本源。
坐禅品第五:(一作妙行品)
释品题:这一品是记述六祖大师所听闻妙法的大众,直指修行禅定是不在看心、看净和不动上修行的道理和修禅的方法。禅本是一种机锋转语,引发行人去修行深般若的无上智慧,究竟明悟而入佛之知见。禅本是一种言下豁然大悟,洞彻诸法实相的微妙之法,不硅钢片去默然静坐。主要在于行住坐卧,起心动念,默契一念真心的本体,契机契理,真得解脱,湛然清净的现实受用。故以“坐禅”为品题。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无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帮无所着也。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心着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着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即障道也。”
六祖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宗门的坐禅这一法门是绝言离虑究明心性,原本就不是观看心,也不是观看净。因看心成妄,看净为相,无垢无净才是佛性,同时也不是不动。倘若说观看心的话,心原本就是一种虚妄的幻想,既知心念好像幻化不实,所以就不值得观看了。倘若观看净的话,人的真心从无始以来就清净湛然,因有妄想杂念无明烦恼盖履了真如自性。但若能顿除无明妄想,真如妙性就能自然清净。如果妄起,来观看凈,却反而生起了净的执着妄念,妄无自性性相原本就有一定的处所可在。看净的看也就是妄的所在。自性清净是一尘不染,无有任何形相可言,却偏要设立出一个净相来,倒说是修行的真正工夫,作这种见解的人,无意中就障碍自己的真如本性,反而被净相缠缚住了心性。
善知识!所谓候行不动,应当是看见任何人的时候,都不会起心动念,也不见别人的是是非非、行善或是作恶的功过得夫,都于中无动,才是真如自性的如如不动的真实不动。善知识!那些愚痴迷惑的人,表面看是身体虽然不动的样子,但一张开嘴便对他说长道短,大是大非议论好坏,这就与正道相违背了。如果看心看净,能看之心与所看之净就成为障碍正道的主要因素。能看的心与所观的净尘,都是妄虚的幻境,只是沉空滞寂,不能微见真性而直达心源。心是源,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可见彻见真如自性,必须是动静一如,湛然不动的寂灭道场,用不着那些前门拒狼,后门进虎的以盲引盲而堕深坑的迷人。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不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六祖大师对于大众开示说:“善知识!什么叫作坐禅呢?在顿教法门中,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至此境界无障无碍一切自在,对于外在的一切情器世界,善业恶惑境界的真心中妄念不起,清净自在称名为坐;于内能彻见真如自性类灵不昧,系心一境,空有不立,全归中道而不动首道场,称名为禅。
善知识!什么叫做禅定呢?外离一切相系心一境名为禅。见境不乱,内外一如称为定。如果执着外在一切有为的形相,染着客尘境界内心就会杂乱不清。于外尘境若能远离一切诸相,真心现前自然就不会杂乱妄染。真如理体的妙性,本来清净的那伽大定,只因为一念妄动看见境色就妄缘分别的思虑境相,自然杂乱无头,如果见一切法尘缘境相,心性清净一如,无染无着,无生无灭,圆明自在,称名为真定。
善知识!外不染着,离一切诸相就是禅,内心无杂清净而不乱就是定。外无执着,内无杂乱,禅定一如,称名为禅定。《菩萨戒经》说:“我人本来的心性原自清净无染。”
善知识!于念而无念之真念中,自己明悟见性本自湛然清净,自己修而无所修,行而无所行,任运随缘无畦碍,生死涅槃等空苑,自彻自证圆成无上菩提道果。所谓坐禅,不能认为结跏趺坐就叫坐禅,持读坐禅品就能抉择诸法实相。而是在外境不去攀缘,不着相,不加思量分别就叫作坐;在行住坐卧的四威仪中,在在处处。语默动静体自安然而无所障碍,方称名为真实坐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