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发布时间:2025-01-23 01:00:40作者:心经全文网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耳根殊胜妙觉心 圆通法法证三昧

在《楞严经》里共有二十五圆通。二十五圆通即是告诉我们二十五种修行的方法,依据这二十五种方法修行都可以得到解脱、成就圣道。这二十五种法门是依据什么而修的呢?二十五个法门当中的「耳根圆通」,就是所谓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为什么文殊菩萨会特别的赞叹耳根法门呢?

六根当中

任何一根都可修

但也各有其不同的优缺点

在法华经里,对六根的功德有很详尽的说明,这里就不再详述。虽然说,六根任何一根都可修,但也各有其不同的优缺点。例如眼根,我们的眼睛是见明不见暗,只要电灯一关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而且,左右两边旁观祇能看到三分之二,另外的一分就不能看清楚,对后面的事物更不用说了。

再说鼻根,我们的鼻子有「出息入息」,这一出一入当中有个空档,也就是在出息入息交替当中会停一下,这个停的空档,鼻子就产生不了作用,所以还是有一分的不圆满。

再来就是身根,我们的身体觉得「今天天气很冷」,是因为有这个「冷」,所以才知道「冷」,如果没有这个「冷」,那么身体就不知道了。因为有冷、热、顺、逆、苦、乐,所以我们才知道;假如没有冷、热、顺、逆、苦、乐的话,身根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还有舌根,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知道东西酸甜苦辣的味道,但没吃东西时,就不知道酸甜苦辣了。而意根有想前想后、患得患失的毛病。所以,观世音菩萨在六根当中祇选择「耳根」来修,因为耳根祇有闻,祇有听的特性,即使把电灯关了,耳根还是听得见。近听得见、远听得见,前后左右上下东西南北方也听得见,纵然有房屋、墙壁障碍也听得见;即使十方同时打鼓,也可以同时听得清清楚楚的,这是耳根的殊胜。

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等圣号,也是用耳根在修,所谓「一句佛号一念心」,自己念佛给自己听,就是「返闻闻自性」的初步;不管是念佛、持咒、诵经,都是念给自己听,只有知此才能把心收回来,这也才是念佛、持咒、诵经的目的。所以说,耳根是最直接了当的,当然功德也是最殊胜的了。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是修证成道的法门,这个法的传承,是在无量劫、恒河沙劫以前,有一尊佛名观世音,出现于世普度众生的那个时候。观世音菩萨说,他在当时发了一个大愿──希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既能自利又能利他的菩提心;当时因为还没有证悟到菩提心,所以祇是希望。观世音菩萨当时所希望的就是这一念心,能由相对达到绝对,由染污变成清净,能够得到解脱、证悟这念最上、最尊贵的心性。

契悟菩提、证到三昧的方法

就是闻思修

这尊佛当时教导观世音菩萨一个契悟菩提、证到三昧的方法,就是──闻思修。所谓闻就是听,从耳根听进去后,还要思,思就是想、思惟;也就是说,听进去后,还要一遍、二遍……甚至百千遍的去想,想什么呢?想人生佛法的真理!想了以后还要修,修就是学。

将所明白的道理

运用在日常生活或禅修当中

才称为修

一般中下根的人把道理明白后,将所明白的道理运用在日常生活或禅修当中,这时才称为修。但上根利智的人,闻了以后就是思,思的时候就是修。例如,释迦牟尼佛的那个时代,每当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当下就有很多声闻弟子证到初果、二果、三果,甚至四果的。当他们听到佛说,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假合所以是空性;外界的一切及宇宙万物是缘起,缘起就是假相,假相当下就是空性,因此就是「我空」、「法空」。就把这个道理放在意识当中一而再,再而三,甚至百而千次的分别、思惟、想念,忽然当中因缘成熟了,一剎那能想的心与所想的四大假合的空性相应了,入了定,入到了空定,也断了贪瞋痴慢疑邪见的六个根本烦恼。这就是从闻慧、思慧、修慧入三摩地

。三摩地的中文有正念、正定、空定的意思。

因此,不管是听经闻法或学习世间的学问,如果能够做到听了就思,思惟了以后就做,那么,经过这一番用功,所听到的就变成你自己的了。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两耳内听,两眼内视

把这念心,入归到本性、自性

楞严经说:「初心不能入,云何证圆通?」初心,指的就是修习任何法门,刚刚开始的那一念心。这一念心要从什么地方去入呢?六根虽然都可以入、可以修,上面说过,观世音菩萨认为耳根最殊胜,所以选择耳根来修。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耳根,耳根能闻、能听,闻性是不生不灭的,不会随声音的生灭而生灭,可以毫无障碍的周听十方。

那么,如何以耳根来修呢?举个例子,当你临睡前,在床前摆一个时钟,然后把所有的精神与注意力,集中在听钟声上面,除了时钟的声音外,其他什么声音都不要去理会它;这样专心的听,能听的那念心往里面收、收、收……,收到最后,时钟的声音也听不见了。

我们的心,是流动的,通常都是往外流,从六根门头流到外去攀缘六尘境界,这就是众生。现在,把心收回来,不让它跑到外面去,两耳内听,两眼内视的,把这念心入归到本性、自性,外面的任何境界也就都与我们毫无关系了,禅宗称此为「回光返照」。我们在禅七当中的数息、参话头、中道实相观的三个法门,都是「入流」。

修行有能有所,「所」指的是外面的声音,当我们的心往内听、往内收,收到最后,心就离开了外面的尘劳及一切相对的境界。「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的功夫祇是第一步。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动、静二相是相对的

相对的就是尘劳

因此心要离开动静二相

这念心往里收……,收到寂然不动了,六根慢慢的也归一了,没有所听的境界,心也寂然不动了。心离开了动境入到了静境,这时如果贪着静境,就为静境所障碍了。有些人在打坐当中,坐着坐着,突然听到外面的声音,身体会有一种像针刺痛的感觉,这是由于贪着静境的关系。

动、静二相是相对的,相对的就是尘劳,因此心要离开动静二相,继续的用功,把这念心继续的收、收……收到这念心不起一个念头,没有一点妄想。能听的这念心,不是空空洞洞的,而是没有妄想,这念心随时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了分明的。

达到了这个境界还不是究竟,不要得少为足,继续用功,继续的往里面收、继续的往里面听……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六根不住即得解脱

不贪着静境也不贪着定境,这念心继续的往里面听……、收……,忽然会看到五光十色或幻境,诸如山河大地、佛菩萨等等的景像;因为到达此时自然的会有一些感应出来,不足为奇,不要去理会这些境界。为什么会有这些境界呢?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的执着、心意识执着所产生出来的幻相,因此,经典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即在此。

这个时候不管是好的、坏的,甚至听到念佛、唱诵,或者是师父在讲开示,都不要去理会它,还是继续的用功,继续的收摄。如此继续不断的用功下去,忽然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没有了,统统归于意根了。归于意根后,意根也不要住,楞严经上说:「六根不住即得解脱。」

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境界,不管是好的、坏的、冤亲等等的一切事事物物一概不理,能闻的心和所闻的境达到了绝对的境界,这个绝对的境界没有六根,只是一个觉的存在,就是「觉性现前」了。觉的境界是一片真空,没有时间、没有房屋、没有山河大地,甚至身体也没有了,更不用说什么过去现在未来。达到了这个境界,什么人都找不到你,阎王小鬼找不到、冤亲债主找不到、佛菩萨也找不到,所觉察的所知道的就一片空性、一片真空,即是所谓得到解脱、证到我空。我空就是人空,达到此境界不再用功的话,即称为「小乘圣者」。此时,能知所知的这念心还存在,因此称为「偏空涅槃」。

虽然只有觉的存在,但觉仍有能觉与所觉,还是不究竟,此时如果听了善知识的指导,或者是看了经典有所醒悟后,继续用功,继续的往里收……。

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此时能觉和所觉的境什么都没有,十方世界就是一个空,就是一个觉,祇有这念心和这个空而已,达成了最高、最圆满的空性。然而达到了只有能觉的这个心和所知道这个空的境界,还是不究竟,如果此时知道继续用功下去,进而──

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要得到真正的大解脱

必须解开六个结

结就是烦恼

前面所说的能闻所闻没有了、空没有了,这些用功的过程,都是生灭,不是真正的寂灭;现在能觉的这个心和所知道这个空的境界都不执着,空不执着、也不执着觉,空觉不住、放下了,真正的寂灭就现前了。

寂灭就是涅槃,因此,佛经里说过:所有一切法超不过寂灭涅槃,若有一法超过菩提心,涅槃心的,这个法就是方便。故由此可知,只要有功夫可用的都是方便。寂灭现前,就是净土宗所说的常寂光净土,这念心是不动的、没有妄想、尘劳,心性常住,空性常住不灭的。

前面所说「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的这一段都是在世间上用功,是世间法,这念心并没有得到解脱,没有契悟到空性,因此称为世间。契悟到了空性后,还有一个觉性的存在,是小乘声闻、缘觉的境界,达到了空、觉都不住,真正的寂灭现前时,就超越世间、凡夫、二乘的境界。

从这一段来看,或者依佛经里所讲的,要得到真正的大解脱,必须解开六个结,因为结就是烦恼,哪六个结?

第一是动结。人从出生到老,从求学到就业,心始终就没有停过,时时刻刻都是在动的当中,动相就是一个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是解开动结的方法,心不往外听要内闻,听到什么声音都不理会它,真正做到了,不嫌台北市的喧闹,更不会执着在寺庙或深山的安静,人有一个毛病就是「逃境安心」,以为安静必须从境上去求,而不知道从心上求。

第二是静结。这个心知道往里面收,往里面听,不去理会外界的一切声音,身心就感到安静了。如果贪着静境的话,心执着在静上面,禅宗称此为:「死水不藏龙」,没有大智慧,祇有一个空空洞洞、清清明明的境界,一点用处也没有。「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离开了动境,解开了动结,接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心离开了动静二相,这念心了了分明,知道外界的一切与我都没有关系,这念心始终如如不动,就解开了动静二结。

第三是根结。舍弃了动静二相的尘劳,但是六根还在,六根存在是生死的根本,因此根结必须解开。这念心继续的往里面收、收、收……,收到最后,六根没有了,觉性一现前,就离开了根尘,也解开了根结了。

第四是觉结,第五是空结。离开了根尘后,就是一个觉,一个空的境界,还是相对的境界,所以空也不能执着。

如果执着一个我所知道的这个心、这个觉性,还是有能所,因此觉也不能住、不能执着。不住觉,不住空就超越了世间、出世间了。

第六个是灭结。没有了能知的觉,所觉的空,这个心从生灭生灭,达到了寂灭,还有一个「灭」的境界,执着一个「灭」还是结,因此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寂灭也不住,真正的寂灭才能现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这六个结解开了,在佛经上说,就是破了色受想行识的五阴境界。离开了动静二相就是破了色阴;根结解开了,就是破了受阴;觉结解开了,就是破了想阴;空结解开了,就是破了行阴,到最后生灭灭已就是破了识阴。这个法门把五阴境界一下子破,破了五阴境界后,就超越了世间出世间,达到了这个境界时有两种殊胜的功德,其一是:

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此时的心与十方诸佛的心变成一体了,与十方诸佛本自具足的微妙觉心──佛的心、菩提心、涅槃心相应了。十方诸佛有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我也是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这个心与十方诸佛完全是一样的、是相应的。第二个殊胜是: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时观音闻声救苦的功德现前了,十方一切众生只要起个心动个念都知道。这里为什么称一切众生呢?世界是无量的,众生也无量的,六道自然也是无量的,每一个世界皆有六道众生,所以每一个世界皆有十方诸佛,所有的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个三千世界都有一尊佛在普度众生,因此,这里所说的一切六道众生,不单指我们这个世界,而是涵盖所有恒河沙一切众生。

这种境界三昧的境界,三昧修成了,就超越了世间出世间,十方一切世界统统圆成在这念心。这念心「净」得像镜子般,没有一点尘垢,物来物现,物去不留痕,丝毫没有一点罣碍。观世音菩萨依观音如来所教的法门修成后得到这二种殊胜的功德,接着,他说: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由于恒河沙劫供养观音如来的关系,所以蒙观音如来教授这个法门,可见供养的福德确实不可思议。这里,观世音菩萨也特别提到他所悟到的「闻熏闻修」,慢慢的熏习,时时刻刻都在熏习,久而久之自会养成好习惯。修行必须有这种的体认,绝对不能急,也急不来,但是也不能因而就散漫。

我们在听经闻法的时候,往往有听不太懂或听不懂的情形,常会因此而感到懊恼,其实,这种心态大可不必有,因为这个法门你以前没有修过,没有熏习过,所以听不懂,不要灰心;只要有恒心,多听几遍,自然就会听懂。熏一次不够的话,熏它个十次、百次,甚至一千次终会有听得懂的时候。

但并不是听懂就算数了,听了还要想,还要思惟,一遍想不通,一百遍、一千遍的锲而不舍的去想它,一面想一面学,慢慢的能想的这念心和所想的道理忽然一下相应,就成道、证果了。「闻熏闻修」可以说是修行的重要原则。

行住坐卧

都不能离开这念不动的心

才算是金刚

听了要想,想的时就要学,这样持续有恒的下去,到最后统统一起没有了的时候,这念心就是「金刚不动三昧」。金刚是形容词,有不动与摧破的特性,能摧破一切障碍。金刚不动的智慧心能够回光返照,破除我们的习气,破除见惑、思惑、无明惑,最后习气漏尽,这个心真正不动了。这念心不祇是不动的时候不动,即使在动的时候,在行住坐卧都不能离开这念不动的心,才算是金刚。

成就了金刚三昧,上与十方诸佛如来本妙觉心,是同一个心了,这时,十方一切六道众生起心动念都知道,这是神通现前了。神通就是灵通,它是本具的,不需要另外去求,所谓「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心达到了寂静无为不动的境界,十方虚空都在我们这念心当中,所有的一切事事物物都离不开虚空,当然都在我们这念心当中。

观世音菩萨达到了这个金刚三昧的境界,证到了这个境界后,也就成就了三十二应身,到十方世界去度化众生了。

观世音菩萨在外面,但我们自己也可以成就观音菩萨的这种功德,这种果报。只要各位的这念心──师父在说法,各位听法的这念心,往里面听,不要往外听,不要听外面的是是非非,心当中不要起无明,起了无明即造业障,造了业障就要受六道轮回生死之苦。希望各位耳根往内听,心往内收,耳根圆通修成功时,这个世界就是一片「净土」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