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一切物命之所爱,死为一切物命之所悲”,爱惜生命、救苦救难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放生,就是看到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卖、被杀,发慈悲心予以赎买、解救、释放的行为。 放生为的是救生。如果没有科学知识和环境生态知识,盲目放生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显然与我们放生的目标相背离,不仅不能救生,反而是害生了。 放生一事看似简单,其道理非常深奥,非真正具足智慧的人无法明白,非真正具足正知正见、有修有证的人无法提倡。印光大师在《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中说:“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绝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 慧能大师自得五祖弘忍大师心印后曾乔装平民,隐居猎户群中。大师慈悲,见被擒、被掳之猎物,莫不设法为之放生,还说服猎户放下屠刀,改行向善。 现代人有钱了,仅为了作功德而放生,那又有多少利益呢? 池塘中养殖的活鱼,贩于市场,大批买回,也不考虑放入河中能不能成活,有没有生存能力,一味追求放生的功德,往往适得其反。养殖业的鱼由工业化生产而来,买之不尽;为了放生而大批购买,得益的是卖鱼者;将鱼放入水中,又为捕捞者提供了货源。再者,你要放什么,我就去抓什么,有些人没有一点因果报应意识,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们在放生活动时,应考虑鸟类、龟类、禽类、兽类,是否能够独立活命,还要考虑到是否给当地环境造成“物种侵略”灾害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